KK集团再闯IPO:曾获7轮融资、累计亏损超8亿

‍ 

在上市进度暂停8个多月后,潮流零售商KK集团再次向港交所发起了冲锋。而本次募资将用于门店网络的扩张、供应链优化和零售基础设施建设。 

回顾2021年11月,KK集团曾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但招股书在六个月后失效,业内普遍认为与其近几年业绩不佳有关。 

2021年,KK集团的营收达到35亿,但经营亏损也超过2亿。过去数年中,其曾获得7轮融资,一直是投资人青睐的品牌。 

如今,KK集团“二战”港交所,能否顺利上市? 

盈利“真相”,资金链面临风险

相较于上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数据,此次主要披露了截至2022年10月31日的财务数据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前十个月,KK集团的收入分别为4.64亿元、16.46亿元、35.24亿元、30.67亿元,经调整的净利润分别-7695.1万元、-1.72亿元、-3.04亿元以及-2.54亿元,累计亏损达8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去年前十月,收入增速持续下滑,同比增长仅1.6%,但却“罕见”的实现盈利。据悉,KK集团此番并非是经营性业务盈利,而是通过非现金及非经营性项目调整的结果。

这种调整方式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不透明,难以对盈利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因为非现金调整通常不是现金交易,并且,还可能导致管理层在决策上出现偏差,可能只考虑调整后的财务数据而不考虑实际经营情况。 

此外,从2019年至2021年,KK集团的GMV复合年增长率为163.0%;根据此前递表的数据,从2018年到2020年,KK集团的GMV年复合增长率则为246.3%。 

对比数据,亏损进一步扩大,KK集团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由于门店网络扩张产生的开支增加所致。  

KK集团还披露称,自有门店网络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集团对自有门店扩张策略的财务和运营管理能力,由于线下零售业务有着许多特定因素,为集团的自有门店网络扩张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 

此外,KK集团即便多次受到资本的青睐,仍旧背负着巨额负债。据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10月31日,KK集团的负债总额由21.64亿元狂飙至138.1亿元,呈几何式增长。  

这也意味着,如果不能迅速上市融资“续命”的话,KK集团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在高额负债和业绩亏损之下,KK集团的现金流状况也显得不太乐观。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0月31日,KK集团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33亿元、1.68亿元、4.66亿元、4.63亿元。 

有业内人士预测,按照过往几年的经营现金净流出速度,KK集团的现金只能维持不到一年。 

加盟拓展遇阻

在KK集团创立之初,就采用了加盟为主、自营为辅的模式。想要通过门店数量的增多,就可以用大量订单+快速回款来与供应商议价,从而拿到最低进货价,这是连锁零售门店压低成本的重要战略。 

因此,2019年和2020年KK集团迎来快速扩张,门店总数分别为211家和556家。其中,加盟门店分别为164家和424家,自营门店47家和132家,KK集团用旗下四大零售品牌,占据全国各地大型购物中心最好的点位。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疫情原因,门店盈利遭到挑战,KK集团的加盟计划的推进也因此受阻。 

最直接的体现在骤减的门店数量上。2021年,KK集团的加盟店缩减至357家,2022年前十个月,加盟店数量更是缩减至145家,减少了212家。同期,自营门店从364家增加至556家,新增了192家。 

从加盟商数量变化上也可以看出,KK集团的加盟在过去三年内并不理想。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十个月,KK集团的加盟商总数分别为79家、85家、65家和43家,呈减少趋势。 

具体来看,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十个月,KK集团新增加盟商数量分别为54家、26家、18家和3家;同期,与加盟商终止合作的数量分别是5家、20家、38家和25家。

加盟商推出加盟,是因为疫情影响造成门店经营业绩下滑,加盟商入不敷出,只能“割腕自救”。

招股书显示,KK集团占比80%的自有门店在2022年前十个月的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63.8%,占比20%的加盟店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27.2%。 

在零售连锁行业中,表面上看,加盟模式是由品牌方与加盟商共担风险、共分收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双方共同盈利的前提是,KK集团的营业额需要达到一定的量级,否则就是加盟商“赔钱养店”的惨状。 

对于KK集团来说,只要门店足够多,就能收到足以实现盈利的营收。 

毕竟在KK集团的收入构成中,有两部分主要来源:其一,自有门店零售销售及向加盟店销售;其二,基于销售的管理及咨询服务收入,如门店管理费、物流费用及向加盟商收取的POS费用。 

但在整体消费疲软、群狼环伺的零售行业里,为KK集团上市梦想“买单”的加盟商已越来越少。 

KK集团“接盘”供应商

其实,加盟商的诉求很简单,门店营业额上涨,投资有所回报,而KK集团的诉求则是卖更多的货、开更多的店、收更多的钱。二者的诉求表面上看是一致的,但从加盟商“出逃”的举动能窥探出更多“不能说的秘密”。 

招股书透露,KK集团的加盟店期限一般在3-12年。加盟商能够持续赚钱,是kk集团加盟模式能够快速推广和吸引加盟商的前提。 

如果加盟商持续亏损,则可能让品牌不被加盟商信赖,加盟商体系也会面临信任危机。 

这个局面就像曾经喊出“万店计划”的名创优品,其开更多的店为了增加消费者触达、曝光率以及反向供应链可以拿到更低价的商品,但也存在门店间形成相互分摊客流的问题。其次,名创优品在疫情中大力发展线上业务,甚至比门店还要便宜,那么最终,这些策略对加盟商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KK集团而言,其背后资本更为关注的可能是估值问题,而与估值直接相关联的则是门店数量,为了实现上市,也需要讲出庞大的故事,不能大批量关闭店铺。 

因此,KK集团想出了从加盟商手中接过部分加盟店,将其变成自有门店。 

截止到去年10月,KK集团已与10名独立第三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其中3名加盟商向KK集团转让3家合资企业的50%股权,7名少数股东向KK集团转让8家非全资子公司49%的股权。 

转让结束后,上述11家公司变成KK集团的全资子公司,KK集团为此支付了约2.2亿元。 

KK集团此番操作下来,通过收购上述3家合资企业,直接让144家加盟店变成集团的全资门店,通过收购上述8家非全资子公司,206家非全资门店变成KK集团的全资门店。 

由此可见,KK集团的自有门店再增加350家。截止到去年10月,KK集团共有701家门店,其中包括145家加盟店,而仅从加盟商手中接盘的门店已占集团总门店数的50%。 

这也意味着,KK集团旗下加盟店越来越少,逐渐走向全自营模式。 

这样尽管可以带来更多的控制权和利润,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管理上的投入,对于KK集团来说,接盘加盟店究竟是一块烫手山芋,还是机会,目前还很难判断。

而抛开KK集团目前的处境,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作为集合店,KK集团旗下的零售品牌门店都拥有庞大的SKU数量,甚至每个月都进行淘汰和换新,没有自营产品,但选品与大多数传统日用快消百货渠道并无太大差别,无非多了网红属性。 

以THE COLORIST调色师为例,涵盖了不少热门且平价的美妆品牌,数万的SKU与近百平的占地面积都使其运营费用超过一般同行,价格上就很难有优势。 

价格之外,由于庞大的SKU,就需要建立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再加上愈发高昂的线下门店成本,盈利仍是KK集团的挑战。 

这样高成本、低毛利、长投资周期下,网红流量营销还不足以弥补KK集团数亿亏损,如今再将加盟店收入麾下,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放大。 

或许,相比如何留住加盟商创造收益,摆在KK集团面前更为棘手的问题是,解决科学规模化,提高经营效率,以降低成本、提升营收,实现真正的盈利。 

到那时,KK集团的目标,可能不再是执意上市。

原文链接:https://36kr.com/p/2123172590717057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13728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