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板块大热,究竟是投机还是真实需求?

来源:整编自《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徐远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3月出版

数字货币成为了近些年来最热门的投资行业之一;根据最新统计,超过230万新加坡人已开始投资加密货币。这个数字表明,加密货币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在未来的数字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数字货币怎么用、如何管,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受到关注。3月31日举行的“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分论坛上,多国央行人士呼吁对数字货币加强监管。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注意到,从支付体系、银行业务、技术等不同角度出发,近年来各方围绕数字货币定义一直争来争去,“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一点相互竞争的关系”。他直言,当下互联网时代存在赢者通吃特性,“谁都希望当赢者,通吃了以后把别人压下去”。

周小川提醒,对数字货币的定义不要“唯我独尊”,也不要急着“赢者通吃”,每隔三到五年,技术及各方面应用变化都会导致局面改变。“哪怕(某种数字货币)在一段时间内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三五年后回头看可能也并非如此。”

那么,数字货币到底是不是炒作?为什么有的有价值,有的没有价值?它们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本质是什么?这些数字货币与央行正在推行的央行数字货币之间有何关联?当下流行的加密技术和正在推广的数字货币会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在最近的一本新书《货币的界碑》中,作者徐远系统梳理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发展,思考其中的重要问题,用经济学最朴素的需求、价格、价值等逻辑梳理数字货币的发展、价格变化、发展趋势等,帮助读者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及未来。

01祛魅:从不名一文到烟花绚烂

对于不熟悉它的人,比特币就是一个数字怪物:几行简单的代码,生成一串加密字符串,就可以值6万多美元?这个字符串的价格就像蹦极一样,上蹿下跳。

比特币的天价,是电脑极客们设置的骗局吗?

还真不是。极客们设计了比特币,但是被冷落了很久,直到被世俗世界发现。炒家们入局,则是进一步促进了价格上涨。

那么我们来梳理一下比特币从不名一文到烟花绚烂的历史。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存在了很多年、引起了广泛关注、承载着很多人悲欢离合的现象,背后很可能存在合理的解释。梳理之后,在看似杂乱甚至疯狂的价格上涨中,你可能会看到一条合理的轨迹。

经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发现,经过近15年的发展,比特币已经趋于成熟,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

第一,比特币自身的安全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第二,社会公众,包括商家和投资者,已经逐步熟悉并接受比特币。

第三,部分国家比特币的基础设施已经趋于完备,包括交易所、ATM(自动提款机)等设施已经发展良好。

第四,部分国家的金融机构已经大量提供比特币有关服务。

第五,比特币已经成为很多投资人(包括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比特币已经被很多国家纳入监管,这有利于比特币的规范、长期发展。

展望未来,比特币的风险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特币自身存在不稳定性,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不稳定性可能会表现出来;二是尽管监管者已经开始接受比特币,但是监管可能会加强,这也可能诱发比特币的不稳定性。

02比特币已经改变世界

回首比特币14年多的发展,我们发现比特币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从充满怀疑到逐步认可的崎岖发展道路。比特币价格的波动上涨,就是这个道路的具象化。到现在,比特币已经被更多的人和机构接受和认可,其包含的技术和理念也已经被更广泛地接受和认可。在这个意义上,比特币改变了我们生存的世界,并对未来世界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理解,比特币的价格就一点不高了。

而且,仔细梳理比特币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剥开高技术的外衣,比特币的发展是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一般的市场规律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完全把比特币当作怪物来看。在很多国家,比特币已经进入商业生活和金融组合中。关于比特币的未来,我们也完全无须神话,可以用基本经济规律来分析。

作为一个全新的物种,比特币受到怀疑是正常的,而现实当中比特币被接受的速度是很快的。这里面有技术进步的因素,也有利益博弈的因素。

比特币被快速接受的大背景,是21世纪以来的“印钞比赛”,让我们以美国为例说明。在主流的财经讨论中,美联储的大放水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其实,这是新世纪以来美联储的第二次大放水。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以后,特别是9-11恐怖事件以后,美联储将利率从6.5%紧急降到1.0%的水平,大幅降低并将低利率保持到2004年,在通胀已经很明显之后才开始加息。

事后看,美国2000年这一轮衰退很温和,不至于引来如此大幅度的降息,更不至于长时间保持低息。正是这次长时间的低息,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酝酿了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然后,美联储开启了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开始快速膨胀。有了2001年和2008年的铺垫,到了2020年美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美联储的印钞就更加坚决、规模更大。

印钞不是美联储一家央行的行为。主要央行中,日本央行是最早进行量化宽松的,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金融危机以后,欧洲央行也大幅进行了宽松,甚至实行了负利率政策。所以,全球主要三大央行一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其实在进行一场印钞比赛。相对而言,中国人民银行的宽松力度是很克制的。

比特币的发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印钞必然带来财富的再分配,远离印钞机的普通人将不得不缴纳“铸币税”2000年以来印了天量的钞票,财富再分配的规模巨大。而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则为保卫财富提供了一种工具和一种思路。这种工具并不完善,正在经受时间的考验。在比特币的启发之下,更多的加密工具陆续诞生,金融市场的格局正在改变。

比特币至少有3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比特币促进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尽管区块链技术的普及还需要时间,但是其技术原理已经为市场理解和熟知,区块链的潜在重要性有待市场慢慢发掘。

第二,比特币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比特币之后,出现了很多其他加密货币,各有特点,比如以太币、稳定币。截至2021年底,加密货币市场已经很大,总规模达到2.33万亿美元,峰值的时候达到3.07万亿美元(2021年11月9日)。加密货币的价值不在于这区区几万亿美元,而在于这些无中生有、野蛮生长出来的几万亿美元促进了新技术的发展,会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

第三,比特币促进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以主权国家为核心进行组织的,现代社会的主流货币是央行发行的主权货币。面对虚拟货币的挑战,全球央行正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人类主流货币的形态或将改变。

站在2022年,比特币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对比特币的监管是否会加强?货币政策即将收紧,比特币价格会不会下跌,还能不能反弹?比特币已经挖出了90%,未来的挖矿者面临激励不足的问题,后续的共识机制如何维持?如果激励失败,比特币信仰会不会轰然崩塌?这是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必须与不确定性同眠。

但可以确定的,是比特币已经改变我们的时代。

03加密货币江湖

这世界上的事情,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一连串的事件。

比特币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衍生出了一系列加密货币。分叉币、稳定币、初始代币纷纷登场,群雄逐鹿,构成了精彩的加密货币江湖。号称“区块链2.0”的以太坊,则长时间占据加密货币江湖二把手的位置。

这些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它们虽然不能说已经成功,但是已经启发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金融市场,为未来篇章写下了序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加密货币江湖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

分叉币、稳定币、初始代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号称区块链2.0的以太坊,则长时间占据加密货币江湖二把手的位置。还有更多的创新,比如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非同质化通证)、元宇宙,正在争取认可的路上。

大浪淘沙之后,哪些会被淘汰?哪些会发展壮大?基于加密货币过去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一些经验观察,从中也可以理出一些逻辑,可以初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加密货币现状

我们来鸟瞰一下加密货币市场的全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月31日,全球共有9929种加密货币,总市值约为1.72万亿美元。不过,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很大,其市值只有数量级的意义,人们无须太在意具体的数字。

比如,在2021年11月10日的高点,加密货币的总市值曾经达到3万亿美元(见图4-2),当时比特币的价格达到68519美元,以太币的价格达到4852美元。不过,随着价格的下跌,加密货币总市值跌去一半还要多。

第二,加密货币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绝大多数加密货币几乎没有价值,也没有什么交易量,仅有极少数的加密货币交易活跃,并且价值不菲。

加密货币价值的这种头部效应,其实不难理解。任何稍微懂得编程的人通过修改比特币代码,都可以很容易发行加密货币。

在技术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现在有很多平台提供这样的服务,上传代码即可发行加密货币,这使得发行加密货币更加容易。

困难的不是技术,而是让别人认可你创造的货币,并且愿意花钱来买。认可的人多了,你发行的货币才有价值。回想一下,比特币刚刚诞生的时候,很长时间都无人问津,很久之后才得到关注。

表4-2中统计了目前市值排名前30的加密货币,市值最大的是比特币,其次是以太币,最小的是流动币。这30种加密货币总市值约为1.5万亿美元。仔细观察表4-2可以得出几个有意思的结论。

数字货币板块大热,究竟是投机还是真实需求?

数字货币板块大热,究竟是投机还是真实需求?

第一,加密货币江湖隐隐存在一个“双超多强”的局面。比特币和以太币双雄争霸,居前两位,而其他货币则离“双超”的距离有点儿远。

第二,“双超多强”格局中,头部是“双超”,后面的多强主要集中在稳定币和初始代币。

因此,可以细分为“’双超’+稳定币+初始代币”的三分天下的格局。在后面的细分介绍中,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币,我们会重点介绍稳定币和初始代币。

第三,市值的集中度非常高。

其中市值排名前三的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占比分别为39.6%、18.7%、6.9%。仔细看表4-2,会发现加密货币的集中度很高,排名前三的总市值占比就达到65.2%,前10种则达到82.4%,前20种达到88.5%,前30种更是达到91.5%。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了解这30种加密货币也就了解了加密货币的全景。

第四,在群雄逐鹿的加密江湖,比特币依然牢牢占据着龙头老大的位置。

表4-2中,比特币总市值为3853亿美元,约占加密货币总市值的40%。作为对比,号称是区块链2.0,也就是比特币升级版的以太币,总市值不到比特币的一半。实际上,以太币第二把交椅的位子并不稳固,2017年曾经一度被瑞波币超越。作为对比,比特币头把交椅的位子则一直很稳固。

第五,分叉币的存在感很低,在前30种货币中,只有4种是分叉币。

这里面的启示是,虽然分叉币的初衷是改进比特币,但是似乎并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中本聪曾经说过的话:“如果你不相信我或者不明白,抱歉,我没有时间说服你。”中本聪没时间说服,市场已经用价格表了态。

第六,排名靠前的加密货币中,很多是稳定币和初始代币。

看起来,这两类加密货币的生命力很强。考虑到初始代币曾经引起很大的混乱,一度风评很差,其繁荣尤其有意思。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接受稳定币和初始代币,并将其纳入监管。

表4-2给出了加密江湖的总体图景。仔细注视这张表,注视足够长的时间,你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个江湖依然凶险,我们很难判断其前景如何。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无法忽视这个江湖。

因为研究金融多年,我对“投机论”是有免疫力的。投机是金融市场的天然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对于稍有规模的市场而言,有 投机并不奇怪,没有投机才奇怪。把问题归因于投机,其实是掩盖问题,而不是分析问题。投机背后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切入点。至于投机本身,连切入点都不算。

对于比特币价格的快速上涨有投机炒作的因素,也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撑,二者并行不悖。实际上,比特币的价格上 涨中确实伴随着投机炒作,但是不能据此说没有投资价值。总体上, 比特币的发展比较顺利,接受度更广,政策面也比较包容,这些为比特币具有长期价值提供了基础。

暗流涌动,风云依然在聚集。

风云再起时,世界或为之改变。

整编自《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徐远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3月出版,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

数字货币板块大热,究竟是投机还是真实需求?

《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

徐远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3月出版

普通人也能读懂的数字货币通识。作者用经济学的一般要素对不同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背后的经济逻辑进行分析,让充满技术性的领域对普通读者变得友好。

读懂加密货币,才能更好的理解数字货币的未来。面对各国央行在陆续推出官方数字货币,已经成为未来之势。读懂这个具有技术性的领域已经成为我们面向未来必须做的事情。

本书基于北大国发院老师徐远多年来对于货币、人民币、金融体系的研究,基本功扎实,深入简出,集学术严谨与通俗易懂于一身。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23999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