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体温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为麦医疗」已覆盖17省、近300家医院 | 早期项目

体温,是五大生命体征之一,维持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是多数人熟知的概念。在医院中,针对围术期(围绕手术全过程)病人进行准确的全程体温管理,受到行业专家的极度重视,已被写入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和麻醉专业的质量控制指标中,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一赛道,也诞生了围绕体温管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成立于2014年的「为麦医疗」便是其中一家。

为麦医疗的数字化体温管理系统,由体温信息化管理软件、中央监护系统、无线可穿戴体温传感器组成,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份、近300家医院应用,主要覆盖京津冀周边及华东区域。据创始人兼CEO尹士畅介绍,为麦医疗预计2023年将实现销售额近亿元,自2021开始实现盈亏平衡。

现阶段,为麦医疗团队已接近百人,以研发为核心、营销为重点,正逐步扩大运营团队的力量。创始人尹士畅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曾在中国电科集团第十一研究所进行以超高精度红外探测器为核心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等项目研发;另据介绍,为麦医疗中层及以上管理者皆具备上市公司从业经验,规范化运营为公司有条不紊发展提供基础。

围术期全程体温管理的临床价值

保持体温稳定,是人体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麻醉中由于药物抑制、术中冲洗、环境温度过低等会导致患者低体温,进而带来一系列危害,如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感染增加、术后并发症增加等,因此在麻醉中必须进行连续体温监测。2017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布了《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明确需要在整个围术期进行连续的体温监测。后续国家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卫健委均针对体温管理发布了相应的《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和全年医疗质量改进目标。

传统的连续体温监测,通常需要将温度传感器的导线经过鼻腔插入到患者鼻咽部,插入人体部一般在15厘米左右,患者的耐受度很低,因此仅在患者麻醉时才能进行此监测。也就是说,可以实现术中监测,但难以做到全围术期全程体温监测的需求。同时也容易引起鼻出血,引起患者的感染等。

针对上述问题,为麦医疗开发了围术期体温闭环解决方案,其中通过无线体温传感器,实现一次穿戴、全程监护。“无线数据传输”,在手术室这一包含高频电刀等仪器设备干扰的复杂环境下,并非易事;为了实现低通信时延、低误码率,在干扰下稳定传输数据,为麦医疗加入多频分时复用技术、自主研发的CQDDR自纠错技术等,确保手术中体温数据也能够稳定测量、传输。

此外,人体“核心体温”监测与常规体温监测不同,是以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的结果为金标准。为了实现准确的核心体温监测,为麦医疗通过人体工程学设计、红外黑体涂层的研发,并辅助热传导+热辐射的方式,最终实现和金标准间仅±0.1℃的准确性。

提供体温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为麦医疗」已覆盖17省、近300家医院 | 早期项目

无线体温传感器

除无线体温传感器外,为麦医疗的数字化体温管理方案,还包含主动保温系统、数字化质控软件。无线测温传感器、主动保温系统的配合,能够实现测温、保温的闭环管理;另外在体温数字化的基础之上,数字化质控软件就能够通过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完成麻醉质控系统中的体温相关指标的数字化提取,完成围术期体温数据的数字化,对于医院体温管理的质控有一定意义。

提供体温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为麦医疗」已覆盖17省、近300家医院 | 早期项目

围术期体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据介绍,为麦医疗的测温、保温系统已实现自动化,当患者出现低体温时,主动保温系统自动启动。“为麦的升温保温方案是三合一的加温系统,既有输液加温、医用加温,还有自主研发的末梢循环部位加温,可让患者快速远离低温状态。”尹士畅介绍道。“一次穿戴、全程监护;测温保温一体化;解决麻醉专业的体温质控需求,这些是为麦医疗体温解决方案的特点。另外,为麦医疗的解决方案帮助医院实现了体温质控的数字化,通过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完成麻醉质控系统中的体温相关指标的数字化提取。”

现阶段,为麦医疗已在全国覆盖了17个省份、将近300家医院,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周边和华东区域。在市场拓展方面,其将继续以学术推广为主,以区域内合作的标杆核心医院为基点,向下级医院覆盖,其还将通过专题、课题合作等方式,尝试传递体温管理闭环管理产品的价值和理念。

体温管理的应用场景拓展

围术期体温管理是体温管理中的皇冠,但是实际上体温对医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影响都非常重要,尤其是ICU和儿科等对体温监测的需求非常强烈。以ICU为例,即使体温的微小变化也会导致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体温过高也会影响能量利用。在发热的危重病人中,高达五分之一能量消耗用于提高和维持体温。

在日常的普通病房和家庭环境里,在体温测量也是常规的健康管理手段,目前体温测量多是通过水银体温计、额温枪等进行单点的体温测量,更多的是一种测量,不便于跟踪体温变化。除了围术期体温管理外,进入ICU的患者、备孕女士、抵抗力较弱的儿童等群体对于连续体温监测都存在一定需求,连续的体温监测曲线对于健康的管理可以提供非常多的参考依据。

“为麦正在拓展家庭端的体温监测类产品,计划于今年年底上市。同时为麦也在积极拓展体温领域相关的数字疗法在家庭端的应用,根据最新的文献研究,9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基础体温偏低的问题,如果能够监测并通过一系列的数字疗法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基础体温,有望降低术后肿瘤患者的复发率,这和目前市面上普遍流行的训糖的疗法相似,”尹士畅讲述道。

以体温为支点,扩展到生命体征管理

除了体温监测外,为麦医疗已实现商用的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心电图、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多个生命体征,并和国内多家医院联合建立了神经性疾病的管理系统、围术期生命体征管理和无痛门诊管理系统的样板案例,并计划在全国逐步推广开来。其中每个样板案例都是基于医疗场景下的生命体征的采集,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命体征管理,从而为临床提供一套完整的决策和治疗的解决方案,从而逐步拓展到数字疗法。

数字疗法以大量的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为基础,其所给出的建议的有效性是非常依赖于数据。对于数字疗法的应用推广,尹士畅认为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的完整采集和分析利用,是数字疗法有效性的前提。 “体温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点,其实我们整个生命体征的管理都是按照这个逻辑来的,也就是通过科技,通过技术实现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最终围绕着这些数据来根据需求构建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为麦的每个产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实际上都具有一个数据采集器的功能,那随着为麦产品的销售量大幅增加,为麦医疗将是一个基于医疗数据的高新技术公司。”

在市场空间方面,2019年国内接受全麻手术患者的数量为4500万人次,其中80%的患者需进行体温监测,按服务计费,围术期体温监测市场规模在百亿体量。另外,中国加入了《水俣公约》,按其要求2025年水银体温计将被市场淘汰,普通病房和家庭场景的测温需求也将打开,市场规模有望大幅提升。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30105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