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科技创新,重构经济和产业链

下文内容来源于书籍《大国产业链》 ,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研究院 著 , 中信出版集团3月出版。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也是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一个核心推动因素。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往往在淘汰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产业链的同时,催生新的产业链并不断发展壮大。历史上数次由科技创新引导的工业革命中,诞生了现代的纺织、石油、钢铁、火车、汽车等重要支柱行业,也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分工协作和产业链。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重构,主要体现在价值层面、组织层面和地理空间层面。在价值层面,创新下的行业价值再分布需要有利于中国获得更高的增加值。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需要加快生产环节数字化进程,通过数字化降本增效、提升制造环节的价值获取,同时适应产业链知识化、服务化的趋势,向曲线两端扩展,保持和扩大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获取。国内外家电企业近年来陆续投产的代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先进标准的“灯塔工厂”,就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提升经营效率来达成提升制造环节价值获取目标的范例。

在组织层面,数字革命同时带来组织与生产形式的分散化和一体化两种相反的作用力。数字技术降低交易成本,包括搜索、通信和监控成本,提升市场合同的回报率,促使公司更多地依赖外包。同时,数字科技降低贸易成本、管理成本,增强企业对分散于各地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可进一步促进国际分工和产业链拉长。但是,数字科技也有利于垂直一体化的发生,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的智能汽车生产。和传统汽车行业以发动机等为核心部件不同,智能汽车行业以操作系统等软件为核心,硬件上也更多地依赖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等新型部件。为打造核心竞争力,智能汽车厂商的自主研发比例更高;同时,数字化降低企业内部沟通成本,使得垂直一体化在管理层面更加可行。一些行业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改变,例如半导体行业出现了从技术向用例的转变,而软件和平台企业借助数据收集和分析对终端用户的用例有更深的理解,这使得它们涉足更上游的芯片设计环节以提供更合适的解决方案。以谷歌为例,谷歌研发的张量处理器(TPU)在AI训练等领域挑战了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GPU),目前20%~30%的谷歌数据服务器都采用谷歌自主研发的TPU。

在地理空间层面,数字科技带来产品形态、生产方式、客户关系等一系列独特的变化。平台组织模式引导工作地理和价值创造的复杂分工,数字平台也使得大范围的跨地域工作分配成为可能,低收入国家的劳动者从参与在线劳动力市场中获益。企业不必在海外市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就能优化全球生产和分销。平台降低了搜索和匹配成本,有利于不同地域的小微企业连接客户,融入大市场。

新科技催生新产业、新产品

科技创新改变了传统服务模式,创造了服务新形态。传统线下产业链包括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支付等服务业向线上迁移。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网约车市场收入在全球网约车市场收入的占比约为40%,且线上渠道预计在2022—2028年将以13.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2021年,滴滴、优步(Uber)和来福车(Lyft)总收入分别为269.5亿美元、174.6亿美元和32.1亿美元,相比2020年分别增长31%、57%和36%。音乐产业也从唱片、磁带等向流媒体形式转变,过去10年,在线收听等音乐服务快速增长,例如Spotify的月活跃用户数和付费订阅用户数在2016—2021年增长了2倍多。在受数字化影响较大的一些产业,产业链布局变化已趋显著,例如电商业务的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在亚洲。

数字科技引领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和贸易组织形式的变化,数字平台崛起并在产业链分工和重构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数字产业的应用层以数字服务和平台应用为代表,平台企业通过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赋能数据,以提供多元智能服务。大数据分析让平台企业更好地了解各地商户和用户的特征和需求(KYC),促进“千人千面”的生产、营销和配送模式。全新的数字平台服务模式也降低了企业参与产业链的门槛,鼓励中小微企业参与竞争。过去20多年,平台企业迅速崛起。美股和港股市场市值最高的10家企业中,平台企业占比越来越高,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占到5家和7家。目前,数据产业链仍然以发达经济体的平台为中心,大多新兴经济体的原始数据流入由数字经济发达的经济体掌控的平台,经处理后以高价值数据形式回流,这些平台企业在数据价值链上不断巩固其核心竞争优势和地位。中国平台企业相较于美国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中国大型平台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客观上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后的需求下行压力,以及近期平台治理的影响,同时有效挖掘平台价值的潜力仍然很大。

数字平台的运营和扩张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竞争和投资者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有效的监管和平台治理是平台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中美等经济体加强平台企业监管,平台治理卓有成效。但数字平台呈现一些新特征,同时产生了新问题。首先,数字平台核心是以新科技为依托的信息中介,数字平台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作用显著,体量和海量数据成为一个平台成功的基础。如何研判平台企业是否垄断,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包括平台所在运营的特定市场的界定。2014年,奇虎对腾讯QQ发起反垄断诉讼,奇虎有关腾讯QQ所在的综合性即时通信产品和服务是一个独立的商品市场的主张没有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这是因为腾讯QQ的功能从最初的单一即时通信逐步扩展到了语音、视频、短信等,而其市场竞争也相应地扩展到了电话、短信等众多领域,在这个大市场中,腾讯QQ并不占支配地位。同样,在支付领域,虽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于2020年共占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九成多,但移动支付仅占非现金支付业务总额的约10%,其占小额支付的份额更小,远低于银行和信用卡发放机构在支付领域的占比。典型的大型数字平台常常在多个市场运营,研判垄断行为需要关注相关市场。同时,数字时代平台是否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恶性竞争、攫取市场份额以形成垄断已难以单纯用主要产品售价衡量。数字平台如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奈飞和Spotify等娱乐平台、微信等社交平台往往免费或以低于边际成本的低价服务于用户,这是因为其产品和服务的低边际成本和多边市场特性,平台有能力向用户提供廉价且优质的服务,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向在平台上运营的商户或者其他关联市场收取的费用。

数字平台是新时代生产和贸易的主要组织和协调形式,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也较为直接。电子商务使商户和消费者(B2C),特别是商户和商户(B2B)的沟通和交易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对一些产业链的重构起到作用。而高效的平台监管和治理对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创新和保护消费者和其他平台经济参与者的利益非常重要。

新经济、新产业政策

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持续增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点。2021年,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8.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比重为45.0%,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活力所在和推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大数据作为核心的无接触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各国电子商务在零售中占比以及电子支付在小额支付中占比进一步提升。科学创新和应用是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在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加剧、全球化显著放缓并出现逆转趋势的背景下,中国应在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同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应对非经济因素给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发展和升级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在逆全球化和国际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中,主要经济体加速布局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战略,数字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逐渐由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走向竞争。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高度重视推动和扶持数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核心硬件、软件及应用产业链的发展,纷纷制定了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战略,截至2021年底,全球主要国家前沿数字产业战略文件数量是2017年的1.5倍之多。发达经济体的数字经济政策逐渐从其倡导的市场引导产业发展的模式,转向当代版“重商主义”,加大“国家干预”政策扶持力度以发展数字经济。发达经济体高度注重数字基础设施普及化和优质化,聚焦加快5G、光纤、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和普及,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同时,各国聚焦重塑数字经济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数字产业链本地化和多元化。2021年3月,欧盟发布《2030数字罗盘:欧洲数字十年之路》纲要文件,提出将先进芯片制造全球占比提升至20%,以降低欧盟对美国和亚洲关键技术的依赖。同年5月,欧盟公布了一项供应链多元化计划,旨在降低其在半导体、原材料、医药原料等6个战略领域对海外供应商的依赖。

政府支持对促进数字技术等高端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是数字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者,在很多关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尽管美国大力提倡国际贸易中自由市场的作用,但其政府从未放弃对先进技术的支持和投入。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局(DARPA)就开始重视AI技术并开展研究相关项目。为应对来自日本的威胁,美国于1983—1993年通过《国家战略性计算计划》(NSCI)向先进电脑硬件和AI技术的发展提供10亿美元的资助。在NSCI项目支持下,多项技术的诞生推动了美国AI技术的发展,包括自动化陆地交通工具项目以及其姊妹项目NavLab,为众多无人驾驶项目提供了技术基础。20世纪90年代,日本半导体技术快速进步,给美国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冲击,为重获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美国政府和产业协调行动。1986年,美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日本限制半导体产品出口。1987年,美国产业界组建了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为联盟内的成员企业提供研发资源,分享研究成果,提升创新效率。同样,在具战略性的航空航天领域,美国、欧盟都长期提供大规模支持。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不同形式支持波音公司民用飞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美国政府提供的资助(如税收减免、研发和基础设施支持)也一直超过1992年欧盟–美国协议所允许上限的2~3倍,这对波音公司的发展和美国航空产业链的形成和巩固极为重要。

近年来,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据欧盟统计局数据,从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2 500家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ICT制造占比23%,ICT服务占比16.9%,汽车产业占比16.3%。在2015—2020财年,美国国防部共申请22.4亿美元预算经费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科研等活动;在2021财年预算中向人工智能、5G、微电子等关键领域投入70亿美元研究经费。《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涉及超过2 800亿美元的总投入,其中为美国芯片制造、研发及劳动力发展提供的补贴高达527亿美元,给予在美设立芯片工厂的企业25%的投资税收优惠,并拨款约2 000亿美元,促进美国未来10年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科研创新。截至2020年12月,英国政府已向包括虚拟技术在内的沉浸式新技术研发投入3 300万英镑,向数字安全软件开发和商业示范投入7 000万英镑,向下一代人工智能服务等投入2 000万英镑的研发经费。欧盟委员会也计划向“数字欧洲计划”投资19.8亿欧元,集中在AI、云数据空间、量子通信基础设施、高级数字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等领域。

研发投入是数字革命不断深化和巩固的重要源泉,数字创新不仅靠政府,相关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持续研发投入也不可或缺。各主要经济体也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从资金来源上看,欧盟与美国的政府研发投入占比接近,但美国在商业部门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明显高于欧盟整体,企业和市场在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信息通信产品及服务研发投入上看,美国一直大幅领先于欧洲,而中国在2011年落后于欧洲的情况下实现后期快速超越。在美国,企业部门是最大的研发投入主体,其研发投入一直远高于政府投入。此外,对于高科技初创企业,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始终是强有力的资金后盾,风险投资金额从1985年的25.9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 309.2亿美元,其中投向软件信息行业的金额保持第一,占比超过20%。在美国互联网商业化初期,美国风险投资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这一阶段孕育了包括谷歌、雅虎等在内的互联网标志企业。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国风险投资行业也依然维持增长趋势。自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部门研发投入在GDP中的占比大幅攀升,逐步接近美国水平。

数字和平台治理

各主要经济体着力构建有利于平台发展的环境。平台经济仍在发展完善之中,如何有效监管和治理数字平台是各经济体监管机构的重点研究议题。数字和平台治理对数字经济健康平稳发展至关重要。数据监管模式根据数据跨境流动、数据本地化、跨境监管等不同要求,存在以美国、欧洲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不同趋势。作为数字革命的重要发源地,美国的数字战略核心是巩固其全球竞争力,注重前瞻战略部署、数字产业布局、先进技术研发以及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利用其领先地位,强调全球数字市场自由开放。而欧盟聚焦打造统一的数字化生态,健全数字经济规则制定、完善隐私保护规则,促进数字企业公平竞争。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数字鸿沟”,大多没有形成完善的数字治理体系,呈现出不同特点。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市场、维护数字安全的考虑,在数字治理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保护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在部分非洲和中东国家,数字经济占比很低,政府尚未形成成熟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治理也还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监管总体相对宽松。

全球数字治理的核心是数据跨境自由流动与数据本地化之间的权衡,也是数字经济效率和个人数据、国家安全之间的权衡。大量数据产生的属地、主体、媒介、收集、存储和使用等具有明显的跨境特征,各主要经济体虽然认同“合理”数据流动原则,但对数据本地化意见不一,其模式也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数据本地化存储效率低、成本高,易因自然灾害、网络攻击而遭到破坏,有损数据安全。在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的形势下,数据本地化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全球主要经济体对数据跨境流动限制日趋严格,并要求关键领域数据进行本地存储。

复杂的数据流动监管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进而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2020年7月《欧美隐私盾牌》协定失效后,脸书将欧洲用户数据传回美国的既有做法面临爱尔兰的严格审查,这也为欧洲科技公司及学术机构等使用美国云服务或欧盟以外的呼叫中心形成障碍。在此背景下,微软宣称在2022年底实现欧盟个人数据本地化存储。2022年10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关于加强美国信号情报活动保障措施的行政命令》,以采取步骤履行同年3月宣布的《跨大西洋数据隐私框架》中的承诺,美欧数据传输新框架迎来实质性进展,为数字企业在美欧布局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抖音海外版也于2020年宣布花费5亿美元在爱尔兰建立首个欧洲数据中心,用来存储所有欧洲用户的数据。为有效推进在亚太地区市场的业务,规避潜在的多方监管风险,脸书、谷歌、亚马逊、Zoom等跨国科技企业相继决定在新加坡设立数据中心,这或许会促使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数据中心市场之一。对于涉及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应特别需要关注海外经济体的数据本地化要求,规避风险,在满足海外市场数据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拓展业务。

迈入数字时代后,各国继续在传统隐私权的框架下讨论数据使用规则。美国对数据隐私的保护集中在特定方面,例如在特定行业制定数据使用规则,包括《健康保险便携性与问责法》(HIPPA)、《金融服务现代化法》(GLBA)等。欧盟在数据确权和隐私保护方面则更为严格,对“个人数据”和“非个人数据”采取差异化的监管制度。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针对所有与欧盟国家和居民相关的数据进行监管,全面保护数据主体对数据的控制权,而企业对数据的使用权受到限制。在个人数据处理上,中国近年来出台多部法律维护个人数据隐私安全,强调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但在个人数据商用方面,中国公民受到比美国公民更好的保护。

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链发展方兴未艾,在地缘政治分歧愈演愈烈的态势下,保障数字安全、推进科技创新竞争、提升产业链效率是全球产业链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第一,要高度重视数据生产要素,完善数字治理,保障数字安全,有效地平衡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数据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充分发挥活力,创造价值,但若没有完善的隐私保护和数据法律体系,数据就无法有效流通。政府要加强监管、提倡行业自律,避免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同时,企业可以着力科研,利用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流通过程中数据“可用不可见”,确保在不泄露原始数据和不降低隐私保护程度的前提下加强数据分析,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数据自由流动是全球数字贸易和创新的必要条件,政府在合理推动制定数据本地化的前提下,依照2022年7月发布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谨慎监控数据跨境流通,适时考虑制定“白名单”制度,将符合要件的组织或实体列入名单并提供相应豁免,提高数据跨境流动的效率。

第二,国家要加强数字平台企业治理,完善监管框架,做到平台管理有法可依、法出必行。近几年中国在加强了对平台经济的治理和监管后,竞争环境得到了改善。在防止平台企业依仗市场规模阻碍创新并形成“赢者通吃”局面的前提下,我们应提升对平台企业市场界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防止对平台企业过度监管、抑制创新,鼓励数字平台有效利用网络效应和已有规模积极参与和美欧平台巨头的全球竞争。要着重加大对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平台企业依仗消费者数据进行差别定价,即“大数据杀熟”等行为,清理互联网虚假信息,维护消费者对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信任,为消费者转换平台提供便利。

第三,中国应继续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大国的规模效应。一方面,要继续深挖国内市场,提升需求规模效应,形成数据等生产要素的积累。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9.2%,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入数字乡村,扩大网民基数,特别是在下沉市场。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中国数字平台和数字产业拓展海外市场,逐步形成全球规模,与美国平台企业展开竞争。在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政府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协助本国企业降低“出海”面临的政策壁垒,保证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享有公平竞争环境。应特别重视同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数字合作,打造以中国为核心兼容并包的区域数字经济生态圈,立足本国市场,拓展海外市场规模,提升生产效率。

第四,要发挥新冠肺炎疫情下无接触经济中的学习效应,促进服务业的可贸易转型。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员和商品的流动受到限制,这有效激发了数字技术潜能和无接触经济发展,揭示了服务可贸易的潜力。关键是要加快突破有形的物理障碍或无形的制度障碍,构建内外联动双向开放互促机制,促进数字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推进受阻的背景下,政府可重点推进区域服务贸易合作规则制定,利用中国大市场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形成符合各方利益的区域数字服务贸易规则体系,寻求并构建共识,消除数字服务贸易“边境后”壁垒,为中国服务贸易“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

第五,推进核心科技创新,培养高端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增强关键领域自主研发能力,加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攻关,切实保障大数据优势,为其他行业数字化和升级改造提供基础。基础科学和长期技术由于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风险较高,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为后续企业端创新发力创造条件。同时,政府应提升产业政策针对性,避免资源浪费,例如产业扶持政策可更多向工业级芯片、汽车电子芯片等产品量产难度大、客户导入速度慢的领域倾斜。政府也应鼓励企业部门同步加强研发投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鼓励高科技企业整合,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针对当前科技“卡脖子”短板,充分发挥需求端大国规模优势,开展国内国际研发合作,有效避开科技封锁和制裁。

在全球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趋势下,我们要加速中国经济和产业数字化,加强研发与制造应用的连接,借鉴发达经济体的数字战略和配套政策,发挥中国制造产业链“大而全”等优势,有的放矢地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核心项目资助、技术推广等系列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各行业产业链数字化,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借力科技创新,重构经济和产业链

书名:《大国产业链:新格局下的宏观经济与行业趋势》

作者: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研究院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19458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