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企业数字化应用效果的八大因素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由技术背了管理的锅,软件不好用、不适用是最常见的借口,大家也都清楚数字化转型需要技术与业务的融合,线上与线下的统筹,但具体到相关落地层面,大部分企业面对数字化又会显得无所适从,今天老杨就来总结一下影响企业数字化应用效果的几大因素:

第一,从整体统筹层面来说

很多传统企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管理,尤其是规模较大、分子公司众多的集团性企业,虽然有信息中心,但由于其影响力有限,难以行使其管理职能,造成业务部门、分子公司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我行我素,不通过信息中心而直接采购数字化系统的现象比比皆是,结果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与管理,项目烂尾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使项目成功应用了,但几年下来就会发现全是孤岛,想打管理孤岛,结果遇到系统的孤岛,想打通系统孤岛,结果发现数据也是孤岛,这就是企业数字化缺乏统一管理的后果,但在当前的传统企业中现实就是谁手中有资源,谁就有话语权,地位决定一切,什么数字化顶层规划设计全部靠边站,谁有资源谁说了算,所以企业如不将数字化提升至战略高度,将数字中心的地位提升至运营层面,CIO所有的规划设计都是空谈,只有为企业IT运维服务的份儿。

第二,从系统推广的层面来说

很多企业以为数字化系统上线了,就代表着数字化建设结束了,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应用推广环节,对于新上线的系统而言,在企业有一个非常危险的“过渡期”或“适应期”,例如由传统纸质转换为线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员工或者领导就可能非常的不适用,如此时系统的功能又做的比较复杂,易用性欠缺,那么造成的后果可能就是“怨声载道”,消极抵抗,而最严重的就是高层领导不主动去接受这种改变依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系统,如果此时不加大数字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及考核措施,那么系统用与不用一个样,用的好与不好也是一个样,那么系统被废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是新旧系统交替,那么将度过一个艰难的过渡期,先入为主的思想将一直影响新系统应用的这个阶段,部分领导及员工会进行新旧系统的对比,不接受新系统带来的各种功能及操作上的改变,如此时不再新系统的推广应用方面加大力度,突出新系统的各种优势,那么新系统应用难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第三,从应用效果的层面来说

数字化系统用的好不好,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数据,数据也是数字化建设价值的体现。但当前大部分企业缺乏的就是:数据化的意识、数据的管理能力、数据的管理方法,所以造成的后果就是数据录入的及时性无法保障、数据的准确性无人审核、数据录入的完整性没有标准,无人为数据结果负责,无人去管理数据录入、审核的过程,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信息部门是干嘛的,为什么不管理数据?老杨要说的真相是:大部分企业信息中心人员虽有数据化的管理的意识,但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对业务熟知程度的局限性造成了信息中心对于数据管理的能力,同时相关业务数据的隐私性,也不允许信息中心的人员去接触,所以造成了以上数据问题。因此如不在根本上解决以上数据问题,那么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最后建来建去有可能建了个寂寞。

第四,从沟通层面来说

沟通,即协同,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引进了OA系统来改善内部的协同问题,但现实是沟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部门墙坚挺依然,造成这种问题的最大的原因就是:企业忽略了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将工作不管内容、不管对错、事无巨细的全部辅助与线上,寄希望于系统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将OA系统当成人工智能来搞,所以企业领导要认清的现实是数字技术解决不了管理的痛,固化的系统功能无法解决灵活的业务场景,所以工作需要的还是沟通,利用数字化系统,结合日常管理模式,融合成全新的数字化办公模式。

而信息部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更要主动沟通,对内沟通业务各部门,获取新需求,改善数字化产品;对外沟通行业生态,学习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赋能本企业数字化发展。

第五,从运营管理层面来说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缺乏的就是运营管理,主要体现在流程与标准管理上。很多企业虽然实现了流程在线化,但应用效果一般,甚至被吐槽,认为在线流程审批还不如纸质快捷、方便、效率高,为什么?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点,大部分企业流程未梳理未优化,而是做了简单的流程搬家,将本就混乱的纸质流程直接照搬至线上,所以报错是正常的,流程卡起也不足为怪;

第二点,对于流程的在线化缺乏运营管理,例如流程审批节点随意修改,流程新建无审批等;审批流是业务系统的核心,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当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缺乏的就是运营管理能力,尤其是与数字化相融合的数字化运营能力。

第六,从标准化层面来说

标准化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无标准即无管理,数字化转型建设期间遇到最大的问题数据的标准化首当其中,很多人以为标准化很简单,认为其无非就是统一叫法而已,但真正去梳理、去管理起来却相当的复杂,聪明的企业一般都会在数字化系统上线之前做好标准化的梳理、制定这些基础工作,同时会出台配套的管理制度来辅助管理,确保标准化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失控,在相关业务系统上线之后,又会制定针对配套系统的相关标准化制定,确保线上线下同标准、易执行。但老杨接触过的大部分企业均未在系统上线之前做标准化的动作,更不用说标准化管理了,所以系统上线之后数据混乱、无价值也是在预料之中的,这个时候再去做标准化的动作将异常的艰难,因为系统在运行,每天有大量的数据写入系统,稍有差池将引发新的数据混乱,所以标准化建设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宜早不宜迟,即使没有数字化系统标准也应先行一步。

第七,从基础建设层面来说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部分传统企业以为做数字化就是买软件,而忽略了数字化基础工作的建设,例如:

1. 相关服务器硬件、物联设备硬件;

2. 网络传输的稳定性、传输速率;

3. 网络安全及行为管控;

虽然目前云服务器、SAAS系统很普遍,但对相关基础认知不足,也将直接影响数字化建设的效果,还有目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为了数据安全及长远考虑还是选择了自建机房私有化部署这种模式,这对相关数字化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服务器性能不足,则会让系统卡死或无法访问;而数据安全的防护工作,是大部分的传统企业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往往辛苦几年一朝中毒回到解放前,所以在基础建设投入方面企业还是不要过于吝啬。

第八,从人的层面来说

人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期间最大的变数,也是影响数字化应用效果的核心原因。为什么有的企业花重金购买了市面上最好的系统却难以应用起来,究其原因有如下:

1. 人员的素质问题,例如在某些场景下有的企业员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甚至连电脑都不会操作,如何去操作业务系统录入数据?

2. 业务熟练程度不足,对业务场景不熟悉,在如此模式下如何提出数字化需求及相关改进意见;

3. 现场管理混乱,缺乏终端管理能力或执行力,如何能保证数据的质量?

所以不难看出,数字化转型建设不是买技术,也不是建硬件,转能力才是关键。

综上所述,以上老杨从整体统筹、系统推广、应用效果、沟通、运营管理、标准化、基础建设、人八大层面来详细剖析了影响数字化转型应用效果的八大因素,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信息差、标准差、数据差会接踵而来,瞬间让数字化建设失去价值,同时这八大因素相辅相成,相互影响,需要企业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解决,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15300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