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维修零部件,用户与手机厂商或将两败俱伤

近日有消息显示,欧洲与美国相关监管机构正在考虑出台相应的法规,限制手机厂商严格要求售后维修时使用原装零配件的问题。其实此事的典型代表是iPhone,当用户想要更换某个零配件时,即使是从其它iPhone上拆卸的部件,在没有通过系统认证前,也会带来功能异常、或是出现弹窗提示等问题。

开放维修零部件,用户与手机厂商或将两败俱伤

此前iFixit方面对苹果日益严苛的原装零配件认证措施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同时还将iPhone 14的可维修得分下调至4分。目前有传言称,欧盟已经在考虑禁止苹果的这种措施,而此事的倡导者在美国取得了立法胜利后,也将目标转向了更高的标准。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海外市场所呈现出的风向,事实上正向着要求“一刀切”、完全开放维修市场转变。

尽管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要求相关厂商开放售后市场可行,但其中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而用户、厂商、监管机构,以及游说组织则都有“小算盘”,所以简单的一放了之后,厂商与用户或将会面临没有赢家的局面,在维修售后上可能会面临着无休止的扯皮。

开放维修零部件,用户与手机厂商或将两败俱伤

以iPhone为例,一直以来外界对于苹果更换零部件后需要通过系统认证的策略颇有不满,认为其扩大需要认证配件的范围,是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甚至连iPhone 14系列之后的玻璃后盖都不放过。事实上,其中有一部分是纯粹的误解,真正需要进行认证的是被设计在机身后盖上的磁吸式无线充电组件、补光灯,以及部分MIC组件。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苹果本身保外维修的价格相对其他厂商更高,用户为了避免损失,选购Apple Care服务的价格也不低,甚至还会被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并且其确实因此获取了一定的利润。但需要注意的是,包括苹果在内的相关厂商,同样也付出了建设售后维修网点的人力、备件等支出。

开放维修零部件,用户与手机厂商或将两败俱伤

但苹果目前所采用的策略其实也有一定的必要性,手机中的关键零部件也不能简单地以“兼容”来判断,安全性及使用体验同样也是评判的重要标准。其中以电池、充电器及线材为例,能够充电和充电时是否安全显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样类似影像组件的认证也有必要,如果出现维修前后使用体验不一致的情况,显然没人会愿意。因此这种认证措施的根本,是有效控制生态的健康、扼制劣质配件泛滥,确保用户始终能够获得维修前后一致的体验。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现因为维修而造成损失,还可以明确责任。不过目前苹果的维修服务也有优化的空间,例如降低其中令消费者感到不快的因素,包括减少用户预约等待时间,在成本及售价中找到更为合理的平衡点等等。

开放维修零部件,用户与手机厂商或将两败俱伤

读懂各种技术规范是维修的基本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相关组织以用户名义来游说进行立法的不利情况时,苹果方面必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动作,虽然结果尚不得而知,但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部分支出必然会转化为成本,并附加到产品中或相关服务中。

而用户要求获得更多的自由维修权,本质上其实是想要得到更便宜的维修备件和服务,减少使用周期中的维修成本。但是在当前各类游说组织以“环保”、“维权”等概念包装后,甚至有了几分要“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味道。

开放维修零部件,用户与手机厂商或将两败俱伤

尽管“环保”本身并没有错,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电子设备回收本就是令厂商颇感头疼的一个问题,其中零配件在回收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的污染,也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部分。但根据调研机构CCS Insight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年底全球将有13亿部iPhone活跃设备,其中超过50%是二手设备,自2024年开始iPhone的平均寿命将达到8年。

在如此庞大的存量市场面前还要强调环保概念,无疑将对厂商提升出货量、扩大市场份额,以及获取合理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游说组织所包装出的“环保”概念几乎就是无差别的“伤害”,用户和厂商都很难从中获益。

“维权”这个概念本身也没有错,毕竟用户购买了手机后,修复的主动权自然归属于用户。但需要指出的是,手机维修、特别是iPhone维修是一个令人很多人眼馋的庞大市场。但一直以来这个领域没有出现大规模问题的主要原因,正是得益于苹果方面严格要求零配件认证策略,使得出现问题后可实现溯源。

即便如此,各类因使用非标准、非兼容零配件而造成损失的消息依然层出不穷。所以一旦完全放开,必然就会因为有利可图而导致劣质配件数量激增,如果用户因此遭受损失,又该如何获得补偿呢?因此单纯地以“维权”的名义强迫厂商开放并不可取,这等于是将打击劣质配件的义务和责任全部强加到厂商身上,而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开放维修零部件,用户与手机厂商或将两败俱伤

因此简单地将售后维修市场完全开放,可能造成劣质配件泛滥、用户体验下降,使得包括苹果在内一众厂商的生态受到影响。更糟糕的是,目前欧洲和美国对于开放维修市场后,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并没有提出好的解决方案,这必然会令人担心其后续可能出现的乱象。

所以谨慎地采取具备合理平衡、完善准入措施、有限开放的方式,或将是相对更为稳妥的策略。但当前种以压力换取厂商妥协的方式,最终只能严重损害用户和厂商的利益,从中获利的可能只有游说组织而已。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63636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