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less大势所趋,广告ID技术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从类似CCPA(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的严格法规出台,到用户选择不共享数据用于广告服务,再到第三方Cookie的淘汰,近些年广告行业来自监管、道德和技术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境况下,广告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且可以预见的一点是,广告ID技术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最近的全球调查,在品牌和媒体DL商中,有60%的人认为Cookie和广告ID技术很快就会过时。

然而在这种形势下,41%的广告主对Cookie或广告ID以外的定向方法只是略知一二。这组出乎意料的数据,也反映出那些革新的Cookieless技术公司急需推销他们的新方案,这对行业来说有一定挑战性,特别是对广告主,可能会对这些自称Cookieless的解决方案感到迷惑。

事实上,如今已有大量新的解决方案被提出并投入使用,其中就包括通用ID(Unified ID)和队列定向(cohort-based targeting)等,然而这些方案对广告ID技术仍有依赖。虽然技术供应商们在推出新取代方案上做足了努力,但是想要实现与原来应用Cookie时一样的易拓展性却非常困难。

通用ID方案具有局限性

先来说说通用ID方案。

首先,基于广告ID技术的各个通用ID方案之间不能互通,独立的识别系统导致各个方案之间存在壁垒,这就导致单个通用ID方案的覆盖人群范围不大,无法满足营销人员的需求。

其次,由于技术提供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在各类通用ID方案之间几乎不可能有一个所谓的统一标准,即使这种情况奇迹般发生了,它仍然不能解决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广告活动执行的问题。在一个国际品牌看来,是不会为了覆盖小部分人群,选择这种拼凑式的通用ID方案并同时去与多个技术商签署协议的。

假设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互通问题得以解决,通用ID方案最终也不会成功,因为绝大多数用户选择拒绝在线追踪。除了消费者的不配合外,发行商们也不认为共享用户数据符合他们的最佳利益。此外,苹果Safari浏览器上的私人中继功能会对用户的IP地址进行加密,在此情况下身份匹配将无法进行,这会导致一些通用ID方案失效。

队列广告依旧存在隐私风险

再来看看队列定向。

谷歌最先推出了一个名叫Google Topics的方案进行尝试,该定向方式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来确定用户喜好。从实际操作上来看,Google Topics就是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将他们分类聚集,给他们贴上一个“兴趣标签”并赋予他们相同的身份码。因此,总体上看这种技术仍然基于广告ID技术。

即使这种方案不会对用户单独识别,而是通过群组的方式捕捉用户行为,但归根结底,队列广告仍在未经用户完全知晓的情况下收集用户信息,并依赖于跟踪网络行为。

这么看来,队列广告并没有消除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也没有打消有 60% 的广告主认为用户跟踪会给品牌带来声誉风险(源自IDC数据)的顾虑。

应该定位角色而非个人

基于以上情况,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角色定向(persona-based targeting)被提出了。

这个是一个基于AI技术的定位方案,角色定向广告不会在线跟踪用户,而是关注用户消费内容的地点,用收集来的数百万个关于受众的可操作数据节点,来刻画出与品牌相关的 “角色”。通过将用户行为大数据和一流的上下文以及语义定位数据结合,完全摆脱对Cookie和广告ID技术的依赖。

以此,品牌将创建一个隐私优先、面向未来的模式,符合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包括 CCPA)的要求,同时广告主也能克服可扩展性方面的顾虑。

大趋势已经到来,如今行业应当将视角从“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为“以投放为中心”,从而实现可扩展性并保护消费者隐私。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29891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