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双碳大事:生态环境部称年内争取重启CCER;马斯克来华行程引关注;5月全国碳市场量价齐升

整理 | 周愚 张玉琼 邹金儒

编辑 | 雪小顽

政策动向

生态环境部:年内争取重启CCER

5月30日,在中关村论坛林草碳汇创新国际论坛上,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目前正在抓紧启动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各项工作,争取今年内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表示,目前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正在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要积极配合做好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碳交易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修订等相关工作,深入研究林草碳汇定价制度和自愿减排碳信用价格机制,规范林草碳汇项目开发,避免一哄而上,激励引导林草碳汇产品使用,推进林草碳汇市场化交易。(中国证券报)

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全国万元GDP碳排放比上年下降0.8%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共同编制完成的《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1年下降0.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1年下降0.1%。

此外,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全国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到114.43亿吨,其中,林木植被碳储量107.23亿吨,草原植被碳储量7.20亿吨。林草植被年固碳量3.49亿吨,年吸收二氧化碳当量12.80亿吨。(第一财经)

能源观察

马斯克来华,有望加速特斯拉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业务在华布局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本周来华,引起广泛关注。5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分别会见了马斯克,围绕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在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业内人士表示,马斯克此次来华有望加速推动其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业务在华布局,并加快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建设,产业链相关企业将受益。

今年4月9日,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用于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该储能工厂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中证网)

更多关于特斯拉在上海新建储能工厂的信息和解读,详见36碳报道《首个海外储能工厂落户上海,马斯克鏖战储能|36碳焦点》

天合光能投建百亿级硅片项目,今年N型电池占比将超五成

5月29日,天合光能公告称,拟在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5GW单晶拉棒及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7亿元,其中天合光能出资约87亿元,什邡国有公司出资约20亿元。

该公司今年底组件产能布局将达95GW;电池产能达75GW,其中P型产能35GW,N型产能40GW,占比超53%。N型产能将全部采用该公司在SNEC展上发布的新一代i-TOPCon技术。据介绍,该技术在行业首创了矩形电池技术,首次提出了背平面微结构反射器,且攻克了大面积激光掺杂硼选择性发射极技术等。(界面新闻)

上海电力:拟参与投资国家电投科创基金

上海电力5月30日晚间公告,为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公司所属控股子公司上海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拟以6320.14万元,收购漯河汇风新能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

另外,公司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拟合计新增出资1亿元,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共同投资国家电投科创基金。国家电投科创基金重点关注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创新项目。(证券时报)

中信证券:2023年下半年能源与材料板块表现将进一步分化

6月1日,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3年下半年,预计能源结构转型将加速推进、消费电子有望复苏迎拐点、双碳目标指引下合成生物产业化将加速,能源与材料板块表现将进一步分化。

同时,在全球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重点领域的国产替代会为新型材料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证券时报)

创投动态

“源微半导体”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专注中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

36碳获悉,近日,中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公司“源微半导体”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由无锡海创投资领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市场化搭建和新产品研发。

“源微半导体”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中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和设计,产品主要覆盖光能和储能两大市场。该公司提供锂电池、钠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相关电源管理芯片,已实现AC/DC部分<1KW的芯片产品,和DC/DC部分从2.7V-100V范围内产品的覆盖。

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生产商“索理德”完成Pre A+轮融资

36碳获悉,近日,深圳索理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Pre A+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包括陕投资本旗下绿金管理公司和辰峰资本,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张。

据官方介绍,“索理德”是一家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生产商,囊括了包括硅氧硅碳负极在内的全系列硅基负极业务、固态电解质业务、富锂锰基业务。

企业ESG

蚂蚁集团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范围一、二绝对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20.37%

6月1日,蚂蚁集团发布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也是其启动ESG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的首份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蚂蚁集团2022年度运营排放碳中和范围一、二绝对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20.37%,累计超6.5亿用户在“蚂蚁森林”参与低碳生活,减排累计产生2600多万吨“绿色能量”。

蚂蚁集团还参与编制并发布全国首个《小微企业绿色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累计完成623万家小微企业的绿色评级,并累计为42万家小微企业提供绿色贷款。(蚂蚁集团)

绿色金融

复旦碳价指数:5月全国碳市场量价齐升

5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3年6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该研究中心表示,5月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CEA日均成交量为7.11万吨,相比于4月的日均成交量5.54万吨增加了28.34%。

5月全球主要碳市场成交量分化,英国大涨,欧盟和韩国回落;全球市场碳价均呈现下跌趋势,绝对价一侧,英国跌幅最大。在全球主要碳市场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CEA却实现了量价齐升,这与近期主管部门加快碳市场建设步伐有密切关系。(界面新闻)

中国康富发行5亿元全国首单“定向绿色CB”,预计每年减碳超160万吨

5月29日消息,“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完成发行。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简称“CB”)是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22年5月推出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

中国康富此次发行的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是全国首单“定向绿色CB”,发行规模5亿元,发行期限2年,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风电、光伏项目。

经测算,该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所支持的清洁能源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2.3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其他污染物分别为211.86吨、318.84吨、46.15吨,替代标准煤63.24万吨。(新华财经)

华夏理财苑志宏:国内银行理财ESG产品规模未来市场空间或超过9万亿元

华夏理财董事长苑志宏近日在中关村论坛上表示,2022年到2023年一季度,ESG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规模超过了400亿元。截止到2022年末,发行ESG产品的国内银行理财机构已增加到19家。

按照2022年全球ESG产品33%的平均渗透率水平来测算,国内银行理财ESG产品规模未来市场空间可能超过9万亿元。(财联社)

前沿技术

光子芯片温控耗能减至目前的百万分之一,有望用于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

在降低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使用的光子芯片能耗方面,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贝勒大学的科学家们取得了突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设备,控制光子芯片温度变化所需的能量仅为目前能耗的百万分之一,这有望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高速通信的“骨干”。相关论文已刊登于最新一期《科学报告》杂志。

光子芯片内的电路使用光子,而非像传统计算机芯片那样使用电子。光子以光速移动,能实现极快速、高效的数据传输,但需要大量能量来保持其温度稳定和高性能。目前,光子学行业完全依赖“热加热器”来微调高速电光设备的工作波长,并优化其性能,此类热加热器每台消耗几毫瓦电力,但数百万台设备消耗的总电量巨大。(科技日报)

从33.2%到33.7%,钙钛矿/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新纪录诞生

钙钛矿/晶硅串联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继续提升。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日前公布,其钙钛矿/晶硅串联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33.7%。据《光伏杂志》报道,欧洲太阳能测试装置(ESTI)对该结果进行了认证,1平方厘米电池器件开路电压为1.974V,短路电流密度为20.99mA/c㎡。

今年4月,该校的钙钛矿/晶硅串联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33.2%。约两个月后,转换效率33.7%的新纪录诞生。(澎湃新闻)

海外热点

国际能源署:中国将贡献今明两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产能的55%

当地时间6月1日,国际能源署发布了《2023年6月可再生能源市场展望》。国际能源署表示,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将在2023年加快发展,预计将同比增长约三分之一,其中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增长最多。预计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将持续增长,上升到4500GW,约等于目前中国和美国的产能总和。

另外,2023年和2024年,中国均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产能的约55%。(央视新闻)

美国能源部拨4600万美元用于核聚变研发

当地时间5月31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将给8家研究核聚变能源的美国公司提供4600万美元,用于开发核聚变发电试点工厂。

这笔资金的依据是《2020年能源法案》,但金额并不足以建造昂贵的核聚变发电厂。根据核聚变工业协会(FIA)的一项调查,为了开发核聚变工厂,私营公司以及政府实验室去年在供应链上花费了5亿美元,并且这些公司还计划在第一批工厂投产之前,投入约70亿美元。(财联社)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24605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