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和cd的区别,黑胶唱片和cd的音质哪个更好

若要重温黑胶唱片与唱盘的基础知识,时间需回到193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 1/3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Play,简称LP)。在此之前的SP(Standard-Playing)唱片转速为每分钟78转,一面仅能记录几分钟的内容。而LP密纹唱片为每分钟旋转33.33圈,能够记录大约30分钟的内容,大大延长了播放时间,因此大受唱片公司和乐迷们的欢迎。

在材料上,密纹唱片使用氯醋共聚树脂代替了以往的紫胶树脂,令唱片的颗粒变细,表面更光滑,重点是优异的塑形性能可确保微小的振动也能记录下来,令高保真的记录和重播效果得到进一步体现。

但众所周知的原因,战争年代下所有资源都倾向于军事用途,唱片工业几乎陷于停滞不前。直到1948年,随着战后百业待兴、文化产业迎来“火箭式”上升的需求,密纹唱片才作为商品正式发行上市。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唱片几乎都是33 1/3转(少数为音质更好的45转),所以黑胶唱片就被直接称为LP。

为什么在数码时代的今天,还有那么多独具眼光的老音响迷音乐迷玩这种已经存在将近一个世纪的音乐载体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黑胶系统那种醇厚的音质是普通CD唱片所无法取代的。如果你听过正确调校、状态良好的黑胶系统,你会感觉现在的CD虽然各种版本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听感上仍然难以和LP相匹敌。

抛开各种技术参数不谈,在发展至今的各种音乐记录材质:唱片、磁带、CD……,黑胶唱片以纯粹的物理振动的形式,模拟化记录和还原音乐,由于不存在CD唱片的A/D和D/A转换带来的损失,因此极具模拟感的音质最接近原声,更为接近爱乐者所追求之高保真最高境界。

另外,上世纪中叶模拟录音技术全盛时期,恰逢众多重量级流行歌手、演奏家、指挥家、大乐队及歌唱家作品迭出的年代,因而被誉为录音黄金时期,他们的大多数演出均以黑胶唱片作为首次发行。目前,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早期黑胶唱片已然是稀有物品了,尤其是上述数十年前的名家名盘更是价值连城的珍品,从收藏和聆听等角度来看都极具价值。因此如今一张状态好的旧版甚至头版唱片,动辄要价数百上千甚至数万元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由于市场的原因,CD在80年代初诞生后以便捷性迅速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黑胶的发行迎来了低谷,1998年跟随全球潮流转变,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似乎宣判了黑胶的“死刑”。

但是,随着挑剔的音乐迷不满足CD的声音,黑胶的魅力很快被重新认识,并且在全球高级音响市场吹响了黑胶复兴的号角。2015年12月,黑胶唱片的生产再度回归国内,新世纪第一条黑胶生产线在番禺正式投产。

之后,包括环球唱片澳洲公司、香港永通音像、上海中唱和广州太平洋影音等公司相继组建了新一代黑胶生产线,加上原本就一直存在的欧洲、日本和美国的黑胶生产线,共同迎来了黑胶产能的井喷期。

早在1996年便成立的德国AS,所推出的黑胶唱盘涉及高精度机械加工,为了满足自家的设计理念和对品质精益求精的需求,AS在德国自家工厂自置了5台CNC数控加工中心,打造出具有AS设计特点的黑胶唱机。

20多年来一直致力探索如何超越自我,在技术上寻求突破,以至于多项专利技术令AS成功迈进了世界顶尖黑胶唱盘品牌的行列。至今,德国AS崭新的NEO系列共提供9款黑胶唱盘型号,每款黑胶唱机在出厂前均会经过严谨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的检测,确保每一部交付到客户手上的AS唱盘都是完美无瑕的。

黑胶唱盘的结构原理

黑胶唱盘其实原理非常简单,先抛开一些独特的技术,总体结构上由一个扎实的底座、一套高精度的转轴、一个平稳旋转无抖晃的转盘和一支灵活稳定的唱臂。当然了,每个品牌都会研发与应用一些属于自己的技术,并且渐渐演变出软盘、硬盘等不同类型的唱盘。软盘、硬盘的区别,其实是两种设计风格路线,软盘通过弹簧、橡胶等软材料或者磁浮、气浮等结构来达到避震的目的;硬盘则纯粹依靠重量抑制物理震动。这两种设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隔离外界的震动干扰,令唱针专注拾取黑胶唱片记录的坑纹信息。但两种设计理念又各有利弊,声音特点各不相同。

德国AS一贯坚持硬盘的理念设计,通过极高的质量和制造精度来克服可能存在的谐振。即使如入门级的MAXIMUS NEO开拓者唱盘,也采用了内置阻尼材料的3点式可调机脚、厚重的全铝底座,所采用的核心部件还包括带有金刚石涂层主轴的超精密、极高刚性和坚固的DTD®轴承(Dura Turn Diamond®轴承)。

轴承是每款唱盘的心脏,虽然轴承设计如此重要,但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往往却以错误方式发展。传统轴承面对重型转盘时在处理上极度敏感,且还面临主要出在转盘和轴承球面接触区域的机械性挑战,换句话说,转盘本身重量与细小轴承滚珠会在极细接触面上产生巨大强压,如此组合势将把润滑油挤开,结果导致出现强大摩擦、大量噪音、太多振动和加速磨损。

DTD®轴承成功把由机械活动引致难以察觉的噪音水平进一步降低,聆听音乐时因没有背景噪音而显得份外宁静。经过真空硬化处理的不锈钢主轴在精确研磨后再进行精细的等离子涂 层工艺处理,结果主轴具有媲美地球上最坚硬物料钻石般的金刚石表面涂层,并把摩擦系数降低60%!Dura Turn Diamond轴承的高刚性几乎达到坚不可摧“的”程度,维修保养、低噪音和使用寿命方面设定全新基准。

专利驱动技术

从转盘的驱动方式,大致分为直驱、皮带传动、惰轮驱动三种,也是各有利弊。目前大部分的欧美唱盘均采用皮带驱动设计,其通过橡胶皮带(极少数使用吊鱼丝等尼龙丝材料)来传递驱动的动力,带动转盘旋转。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利用了“皮带”的阻尼惰性来隔离震动,缺点是传动的扭矩低,很难做到极短时间内起动到稳定转速。直驱倒是可以做到起到瞬间即达到稳定转速,但由于普遍采用较轻薄的转盘,未必能完全克服直驱马达的磁路转换带来的轻微抖动。

德国AS全线唱盘产品使用皮带传动结构,并且采用悬浮驱动电机甚至多电机的设计,越是高级的唱盘所使用的驱动电机数量就越多,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震动的影响,更可以达到平衡转轴。入门级的MAXIMUS NEO开拓者采用内置静音交流电机,外接超稳定多电压电源 ,以合并数字电机控制器获得精准的转速,并具备创新的AVC系统1级(抗振动控制)。虽然只是入门级型号,MAXIMUS NEO开拓者从多个方面全方面打造运转宁静无谐振的唱盘系统,足以媲美很多其它品牌的顶级型号了。

当然了,德国AS的核心专利技术还包括CLD(Constraint Layer Damping)约束层阻尼技术,这是一种把震动吸收或抑减至最低的机械工程方法,CLD技术在音响器材中通常透过使用夹层方式来实现,是在一种本身没有足够阻尼特性的材料之间嵌入阻尼物料层的设计。

另外还有自AS在2000年发明的Silencer platter消声器技术,现在这种技术已经持续不断改进,性能得到巨大的提升和改善,现已达到没有其他制品可以匹敌的程度,镀金消音器在视觉 上当然更具吸引力,更令Acoustic Signature唱盘深得民心,但卖相更佳却并非是把消音器技术应用于我们产品中的原因。

AVC(自动抑震控制技术)的愿景早在AS规划NEO系列之前便已经诞生,在研发新一代唱盘时,AS发觉这是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合适时间和良机。驱动AS唱盘的优质交流马达由两组线圈和24个电极构成,为了使线圈转动,工作时运用正弦波和90°相位相移讯号,不幸的是所有交流同步马达都会因为与生产相关的公差问题,极性与线圈难以百分百准确,而这正是震动的主要来源。

为了有效减低甚至完全避免震动问题,所有生产公差必须透过其他方式作出补偿,这驱使AS研发AVC(Automatic Vibration Control),这种自动抑震控制技术能够实时检测失真,并基于检测数据所得,立即根据马达讯号以全自动AVC系统实时进行相位漂移调节,这种数码监控的纠正措施确保能够大幅减少震动,透过多组马达驱动概念对唱盘带来更具效力的收益。由于音效提升强而有效,AS决定为所有NEO系列的唱盘配备这种突破性技术。

取决于驱动系统所用马达数量不同,AVC自动振动控制技术分成为三个级别,各具不同强度效果:一级AVC、二级AVC和三级AVC,每个级别各自使用不同软件和硬件作配套,其中以三级AVC代表最高效能,而从第二级开始,所用马达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和配对,以达到最理想效果。

德国AS铭铸自研顶级唱臂

德国AS认为,黑胶系统的核心技术不光只有唱盘,还包括唱臂和唱头都是至关重要的,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单纯开发高品质唱盘已经不足以完全表达他们对完美黑胶系统的主张,于是,开发匹配的高质量唱臂和唱头并成为德国AS另一项重点任务。

唱臂的英文Tonearm,是从爱迪生留声机上沿用下来的。那时中国人普遍称这个连“喇叭”装在一起的扩声,循行部分为音臂。由于粤语讲音臂不大文雅,故此50年代报章杂志上介绍这东西时就一般称为唱臂。唱臂的责任是将唱头在唱碟上所拾得的讯息完整地传递至前级放大器。唱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搭载唱头,让唱针拾取信号,如何让唱针拾取最多、最正确的信号为设计成功与否的首要考量,所有唱臂的设计概念皆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依照唱臂的循轨工作方式,可以分为正切臂与曲臂两种;曲臂再依其外型有S形、J形、直臂形三种。

理想的唱臂是使唱针在循迹时永远没有错误。唱针与碟纹切线成0度角。唱针受物理机械几何等因素的限制,唱针与碟纹构成的角度被称为Tracking Error轨误。为了让曲臂这种问题的影响减到最低,常见的两种方式是:加长唱臂,和加入唱头补偿角。

理论上唱臂越长,所划成的弧就越趋近直线,以至于唱头循迹方式越接近正切臂(循轨误差会变小),所以除了一般常见的9寸臂之外,还常见12寸唱臂。不过唱臂加长也并非全无缺点,越长的臂重量增加反应的速度就会越慢,占用面积也更大,又另外产生使用不便的烦恼。

德国AS研发的首款唱臂是TA-1000,从上市的时候就成为了自家唱盘的最佳搭档。如今,AS提供6款最新的NEO系列唱臂型号,从入门级到顶级产品一应俱全,包括入门的TA-500NEO、TA-1000NEO、TA-2000NEO、TA-5000NEO、TA-7000NEO和旗舰的TA-9000NEO。所有唱臂均采用直管式设计,而且从入门级开始使用双层碳纤维臂管,即已经带来极佳的谐振抑制效果,到旗舰的唱臂更采用了先进的3D打印技术打造出臂管内部的多维支撑骨架,结合昂贵的航天级高精密轴承,带来无误差的循迹灵敏度,重新极佳的分析力和动态效果。

为何MC动圈唱头比MM动磁唱头有更出色的素质

播放LP的设备叫Turntable(唱盘/转盘),在唱片上拾音用的唱头,从结构上主要分为MM动磁,MC动圈两种。唱盘的播放原理是依靠唱针在唱盘的V型沟痕内循迹,通过两侧记录音乐的纹理,以磨擦所产生的震动借由针杆传回唱头内部的磁路系统,继而产生磁电转换输出电流,再将这些电流通过Phono唱头放大器作等化(RIAA均衡)线路还原,并以高倍率放大线路转换成电压,然后输出到前级功放作信号放大,最后经由喇叭播放出音乐的。由于黑胶重播的整个过程均工作在纯模拟线路状态下,因此音质更接近音乐迷的聆听习惯,音质与情感的流露更显纯粹。

MM唱头是Moving Magnet的简称,即动磁唱头,而MC则是Moving Coil的简称,即动圈唱头。由于设计与结构的原因,MM动磁唱头的唱针末端连接的是磁铁,感应电流的线圈安装在唱头外壳内,相对而言线圈可以做得比较大,因此输出电压比较高。高素质的MM唱头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例如唱头有较佳的柔顺度,其循轨能力比一般MC唱头高些,这是因为针杆末端的磁铁重量远比感应电流的线圈要低得多,因此可以用较大的线圈输出较高的电平,而不会对唱针带来过大的负荷。

而MC唱头则正好相反,唱针末端负担的是线圈,磁铁安装在外壳内,为了提高唱针在唱片坑纹的循迹能力,线圈不能做得太大(在振动质量和输出电平之间取得平衡点),假如线圈圈数较多将可能使得针杆的负荷较大,以至于可能会影响针杆的动作灵敏度。正因此唱针杆的动作直接作用在线圈上,因此MC动圈唱头对微小振动的动作显然更敏感一些,虽然输出电平低但细节比MM唱头丰富、高频延伸更出色,微动态也更灵动。纵观市场大部分唱头的设计指标,MM动磁唱头的输出电压约在3.5-6mV(毫伏)之间,而MC动圈通常只有0.3-0.5mV之间,甚至不少低输出的唱头只有0.25mV左右的输出。

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高输出的MC唱头,输出的电压足以看齐MM唱头。这带来什么好处呢?通常而言,动圈唱头的输出电压比动磁唱头低很多,所以一般功放机,尤其是AV功放都不设MC唱头的输入,往往都要另加唱头放大器或者升压变压器。MM唱头和高输出MC唱头无需使用额外的高增益MC唱放,因此影响噪音和声音细节的信噪比,以及失真率等指标方面,都会相比同级别的MC唱头更优秀,更容易出好声音。

德国AS目前提供了4款高素质的MC唱头供各层次玩家选择,包括入门级的MCX1、进阶级的MCX2、中高级的MCX3和旗舰级的MCX4。其中入门级和进阶级的2款唱头的输出电平为较高的0.55mV,中高级的MCX3为0.35mV,顶级的MCX4输出电平也有0.3mV,兼顾是高灵敏度和较高的输出,总体而言非常适合搭配常规设计的MC唱头放大器,比如德国AS自家的Tango MK3和Tango Reference唱放就是原厂匹配最佳的选择。

调校针压的一点技巧

另外,每款唱针的针压都各有不同,在唱针说明书的规格表上均会注明唱头建议使用的针压。但实践告诉我们,建议针压未必就是唱头现阶段最佳的状态,我们应该要作适当的微调去寻找更好的声音表现,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寻找线圈和磁路中最佳的输出线性状态。

比如,全新的唱头由于唱针悬挂橡胶较柔软的原因,可能需要稍减0.0几-0.几克的针压,而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就要往相反方向加些针压。甚至对于要求高的乐迷而言,冬天和夏天的气温差也可能对悬挂橡胶的特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也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1308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