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炸大堤淹死日军历史是真的吗,1938年炸开黄河淹死了多少日军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军开始全面侵华。8年抗战干涸血痕,日军罪行累累,先是在各地制造大屠杀,比如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致使30万同胞惨遭毒手。
1938年5月19日,日寇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面对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蒋介石慌不择路。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
“以水代兵”的办法
,决堤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
此举
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美丽的“花园”,竟酿造了一起
达89万人死亡
的人间惨剧。
那么,蒋介石决堤花园口,究竟淹死了多少日军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给河南人民带来了多大的伤害?真的有效阻挡了日军的侵华步伐了吗?
在进入今天的正题之前,新进来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不错过未来精彩内容,又可回顾往期视频。
台儿庄大捷反向牵制国军
1938年4月,李宗仁在第五战区指挥台儿庄战役大获全胜
,在大捷和身边亲英美派的鼓吹之下,蒋介石的思想大为转变,认为可以快速战胜日军,欲在徐州寻求与日军主力决战。
蒋介石在一个月内再调二十万人,总共六十万人,要与增援的三十万日军,在徐州“一决雌雄”,也就是要做决定性的阵地战。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蒋介石,根本没有觉察到有被敌歼灭主力之虞。
李宗仁却意识到:
我方集大军数十万于徐州一带平原地区之内,正是敌方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最好对象”,不能不自量力,与敌做“大规模的阵地消耗战
”。
李宗仁的料想,很快变成现实。蒋介石此举正中日军下怀,便在徐州设置包围圈想要歼灭中央军主力。为了保存实力,蒋介石又匆忙决定放弃徐州,将机动部队调走。
而正在这时,为阻止国军一战区增援的,土肥原贤二部的2万余人已经渡过黄河,孤军深入。
日军想要夺取郑州,许昌从而威逼武汉和威胁洛阳的战略计划
已经非常的清晰了。
为了保护陇海线,蒋介石飞往郑州同一战区的程潜商议组织豫东会战,歼灭深入的土肥原贤二部。
1938年5月23日,被包围的土肥原贤二部准备突围,并将突围地点选在了兰封。
驻守兰封的是蒋介石的嫡系——桂永清的27军,该军装备精良,正统的德械部队,装备德式战车,火力强大。可桂永清却连日军的照面都没打,在日军步兵冲锋以前,便全线溃退到了兰封以西。
程潜无奈,只好再次组织兵力包围土肥原贤二部,本来在他看来再有几日便可一举吃下土肥原贤二部,但事情却出人意料,
守卫商丘的第8军黄杰部竟然弃城逃跑,致使位于商丘和兰封之间的国军部队被两面夹击。
而黄杰逃跑的原因是电台被炸,无法联系战区司令长官部。
此役蒋介石前后共投入15万多人,却没能消灭土肥原的2万人,
连蒋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兰封战役是“战争史上一千古笑柄”。
在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扰乱之下,战机错失,郑州危机,为了防止日军深入内地,进而南下武汉,蒋介石最终做出一个决定
:炸开黄河阻击日军
。
那么,蒋介石当时为何一定要保住武汉呢?为了保住武汉,决堤黄河,让千万百姓流离失所,真得值吗?
决堤黄河千里泽国
事实证明,保卫武汉十万火急。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
。更重要的是,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
该地实际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攻占武汉,对日军来讲,犹如攻占国都的意义相同。一旦成功,能从心理上瓦解国军的抵抗信心。也正是这样的背景,蒋介石才亲往前线指挥,才有了后来的决堤阻日保鄂。
在战后某些人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从1935年抗战未爆发之时,很多人就建议炸开黄河包保卫中原,如白崇禧,冯玉祥等人。
1938年4月陈果夫更是建议炸开黄河守住黄河南岸。在这些部下的劝谏之下,
蒋介石最终下定决心:“以小的牺牲来换取大的胜利”,掘开黄河,让大水去阻止日本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
这项工作交给了守卫黄河的国军商震部。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担心手下犹豫不决,多次传达命令,让他们不要用妇人之仁。
1938年6月9日,在距郑州30公里外的中牟失守的同时,黄河花园口决堤。
花园口决口后,黄河水顺着贾鲁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黄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场暴雨,黄河水量猛增,花园口决口处被冲大,同时被淤塞的赵口也被大水冲开。
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贾鲁河开始外溢,蔓延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向着豫东南流去。
关于决堤,当时日军是这样记载的:决堤之后,突入豫东地区的日军对奔涌而至的黄河水猝不及防,有的被洪水淹没,有的为伤病所累而被丢弃,还有一部分为中国军队所歼灭,其他的只好停止追击,集结于黄泛区以东。
一位日本上等兵,晚年出版的自己《东史郎日记》中记载,早上,他刚支上锅准备吃早饭,军队中便传来了“敌人炸毁了黄河堤坝,大队及时疏散”的命令,士兵们紧急转移,没跑两步,便发现湍急的浊流滚滚而来,冲走了一个个村庄…
在此后十几天的日记中,东史郎详细记载了日军和后勤部队失去联络、给养断绝,被中国军队紧追不舍的情形。可见,面对花园口的突然决堤,日军根本来不及反应。而且还有大量来不及撤走的汽车、火炮、坦克等重装备都被浸泡在了水中,损失惨重。
据记载,当时的日军大约有4个师受到花园口决堤的冲击,淹死上万人。
花园口决堤之后的一个月内,中国军队开展了反攻,豫东地区的日军基本得到肃清,日军被迫逃往豫皖交界处。此次决堤,暂缓了日军进攻的速度,且让日军进攻部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后来,在谈到黄河决堤所带来的战斗人员伤亡时,日军承认“曾受相当损失”,从中日双方所披露的材料来看,这个数字
从7000人至20000人不等
这个数字乍一看不少,但和侵华日军的总量相比,无足轻重。在花园口决堤后,日军大本营原定以淮河水运为后勤补给线,而日军主力则由北方进攻汉口的作战方案正式宣告破产。
与此同时,原本岌岌可危的郑州防线也得到缓解。同时也阻止日军西进,为武汉会战赢取了宝贵时间。这也让日军的进攻重心转移到了东南方地区,直到1944年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才将郑州等地攻下。花园口决堤后,
土肥原部确实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策略,他们退守徐州,改道合肥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
。可惜的是,四个月后,武汉还是沦陷。
千万百姓流离失所
凡事都有两面,有利有弊。花园口决堤也一样,它的利在于:阻止日军西进,为武汉会战赢取了宝贵时间;它的弊端在于:花园口决堤,黄河水倾泻而下,给下游的百姓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甚至一直影响到今天。
据不完全统计,
河南民宅被冲毁140万余家,淹没耕地800余万亩,安徽、江苏耕地被淹没1100余万亩,倾家荡产者达480万人。89余万老百姓猝不及防,葬身鱼腹,上千万人流离失所
。这次决堤也使得
在1942年河南爆发了大饥荒,数千万人
成为难民,河南
309万农民饿死
,当时甚至出现了
人吃人、易子而食
的状况,可谓是惨绝人寰。
而此次决堤不仅使得花园口上下游受灾,同时此次灾情
辐射到豫、鲁、苏、皖等
多个省份,整个花园口决堤影响的地区人口
高达1200万人
,良田损失
高达一千多万亩
据统计,
从花园口决堤到1947年渡口
,九年间黄泛区河南因黄泛而
死亡人口有325598人
,
江苏死亡人数为160200人
,由于安徽省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所以根据河南与江苏的灾区人口死亡比例,推算出安徽死亡人口
在40万
左右,因此得出
黄泛共有89万
人死于黄泛的结论。
并且此次事件即便是灾情过后,群众也无法进行自救,因为手中根本就没有生产材料,而对灾区发放的
200万法币
救济款,以当时的法币的购买力,对于数百万灾民来说这点钱只能是杯水车薪。
而这一后果所导致的,就是
河南等地粮食的连年歉收,诱发了1942年的大饥荒
。这场大饥荒可谓是史无前例,因为这场饥荒就
饿死了近400多万人
,迫使当地的百姓再次逃离当地。
1942年,驻在河南的军队向重庆当局要求补给军粮,当局的指示是“就地征粮”,
所谓“就地征粮”就是要军队在驻地自己设法弄军粮。在这一道指示命令下,军队变成了
“合法的土匪,有执照的强盗”
。他们纷纷到老百姓家搜劫粮食,他们不是搜劫到他们够吃的为止,他们是尽量收集。
然后,各级指挥官再偷偷地拿一部分卖到黑市市场中去。卖到后来,士兵只能吃到九成饱、八成饱、七成饱。拖到10月31日蒋介石生日那天,为了表达“蒋委员长的德意”,才宣布免掉河南灾区农民一九四二年的田赋。
对于花园口决堤,在国民政府看来是
“功在国家,害在地方”
。决堤时,蒋介石也曾对负责指挥决堤的军官说:
“这次决口有关国家民族命运,没有小的牺牲,哪有大的成就,在这紧要关头,切戒妇人之仁,必须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去做,克竟全功”
据说,也正是因为花园口事件,使得河南当地百姓对于国民党军队产生强烈的抵触和不信任,汤恩伯部就时常遭到当地的围攻,甚至打出了
“宁要日军烧杀,不要汤军驻扎”
的口号。
后来日本占领河南之后也有过要是修复花园口大堤,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效果一直不好。后来抗战胜利,国民党才将花园口大堤修复好。
壮士扼腕千万百姓苦
花园口决堤,归根到底是由于兰封会战的溃败。那么花园口的决堤有没有阻碍到日本的继续南下?有是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虽然黄河决堤导致道路完全被河水覆盖,并使得日军无法继续前进,并因此使得中国军队在河南西部站稳脚跟。但是这也仅仅是减缓了日军一时的速度,之后日军转而从长江西上,继续对中国腹地的侵略。
在花园口事件中,
国民党认为那是因为在日本侵略者势如破竹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是“壮士断腕”的做法
,因为当时的日本在整体国力上,中国确实不是对手。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
国民党宣称的是日本炸开了花园口大堤,才是的河水泛滥造成这场灾难的。这点看来,蒋的担当着实不够
国民党在黄花口决堤之后并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反而更加肆意地横征暴敛,造成河南及黄淮人民对于国民党不再有任何希望,反而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因此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毫不犹豫的加入解放军一方。
没有花园口决堤,就不会有1942年饥荒;没有1942年饥荒,淮海战役中就不会有小推车;没有小推车,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就不会损失那么惨重以至于迅速退出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