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唱片封面证明了,VR的发展道阻且长

1996年,杜德伟发行专辑《发现爱》,在专辑封面上,杜德伟戴着一个奇怪的设备,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杜德伟所佩戴的这个设备,来自一家叫Division的VR设备开发公司,这家公司曾经号称VR领域的领航者,1993年,该公司的市场总监皮埃尔·杜邦接受采访时还说,VR设备将在五年内普及(也就是到1998年)。

然而,直到将近三十年后今天,VR设备仍然没有普及。而这家叫Division的公司,很快就消失了,它的创始人随后创办了一个叫OD2的数字音乐发行商,这是最早的互联网音乐发行商之一,它后来被卖给了诺基亚,摇身一变,成为诺基亚音乐商店。

从1990年代的“VR热”到如今“元宇宙热”,“VR时代”正在变得越来越具体,Oculus Quest和Pico等VR设备也正在努力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杜德伟的一张唱片封面提醒我们,每一次热潮背后,都是道不尽的失败。

A 唱片封面上的“VR热”

“一场虚拟实境的爱情游戏,一张绝无冷场的挑情专辑。”这是专辑《发现爱》的文案。文案里说的“虚拟实境”,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虚拟现实”。

从文案中可以看出,《发现爱》这张专辑的企划概念便是“虚拟实境”,作为概念具像化的一部分,杜德伟戴着VR头显出现在唱片封面上。

在传统唱片业时代,唱片企划既有着浪漫主义的想象,也有着消费主义的迎合。滚石唱片不会无缘无故使用“虚拟实境”这样一个概念,杜德伟也不会在唱片封面和内页无缘无故戴一个VR头显。

《发现爱》唱片内页

《发现爱》发行于1996年,当时的科技圈正处于一场“VR狂热”之中,一如现在被热炒的“元宇宙”。

据早年的一篇文章描述,在1996年的中国台湾,“连续两年,颇具规模的年度电脑展中,以虚拟实境(简称VR)为主题的参展单位,总是被人潮挤得水泄不通。近四十家资讯业者更主动于1995年成立‘虚拟实境产业联盟’”。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滚石唱片用“虚拟实境”作为企划概念并让杜德伟戴上VR头显拍唱片封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杜德伟所戴的头显,来自当时的VR市场明星企业Division。这家创办于1989年的公司,1993年成功上市,号称“世界上第一家上市的VR公司”,公司市场总监皮埃尔·杜邦彼时曾信誓旦旦地预测:“五年内,VR将会成为每一个高端专业人士的标配。”

杜德伟无疑是那个时代的“高端专业人士”,他的唱片上佩戴Division的VR头显似乎印证了皮埃尔·杜邦的“自信”。尽管如今看来,这更像是高端专业人士们对于炒作市场热点的一次“共谋”。

与皮埃尔·杜邦同样自信的还有任天堂的社长山内博,1995年,任天堂推出虚拟主机Virtual Boy,山内博在股东大会上许诺:“VR BOY将在发售第一财务年度里出货500万台,为任天堂带来800亿日元的利润。”

Virtual Boy的玩家

乐观的情绪弥漫在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当年一份名为《虚拟实境技术发展策略》的报告预计VR“在1998年将应用领域推广到教育、训练及医疗等较高的技术层次,至2000年,核心技术应可达到成熟的阶段,届时不愁没有市场。”

B “VR热”的起点

把世界装进一个小盒子里,是人类自19世纪以来的梦想。维多利亚时代的“立体镜” (Stereoscopes)堪称VR头显的“雏形”。

立体镜

1962年,摄影师莫顿·海里格的体验剧场机器(Sensorama)获得专利,它可以使用户沉浸在人造的视觉效果、声音、气味和振动中,有人因此认为海里格是真正的“虚拟现实之父”。

Sensorama

也有人认为,伊万·萨瑟兰(Ivan Sutherland)才是“虚拟现实之父”,他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虚拟现实理论”,还在1968年开发出一个叫“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设备,相比海里格的机器,萨瑟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像今天的VR头显的原型。

伊万·萨瑟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直到1980年代,快速的3D图形工作站尤其是由硅谷图形公司开发的工作站问世,才加速了科学可视化、可视计算机建模、电脑生成动画(CGI)电影和虚拟现实的发展。

1989年,科学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攒出了第一个商用虚拟现实头显,创办了最早的VR头显公司,并创造了Virtual Reality一词,随后,VR概念开始被热炒,拉尼尔因此也被称为“虚拟现实之父”。

杰伦·拉尼尔在测试VR设备

拉尼尔不但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曾经在1980年代尝试把乐器虚拟化,为他的虚拟世界设计了一个叫“赛博萨克斯风”的虚拟乐器。而拉尼尔对VR所列出的52条定义中,第一条是“一种21世纪的艺术形式,它将结合20世纪的三大艺术:电影、爵士乐和编程。”

杰伦·拉尼尔的公司叫VPL(Virtual Reality Society,虚拟现实社会),是那个时代主要的VR外设供应商。与VPL同年创办的Division,所推出的VR设备实际上是用VPL生产的头戴显示器和控制手套等设备组装而成。

当一种“概念”结构成“产品”,资本也就闻风而至了。数据显示,发展到1993年,全球有超过800家机构在研究VR技术或开发VR产品。

有趣的是,尽管VPL和Division瞄准的是商用市场,比如VPL为松下设计了一个用于展示厨具的“模拟餐厅”。但娱乐用途的VR市场发展更快,一家叫第四波的公司估计,从1994年到1998年,VR全球市场中67%是娱乐用途。

电影《第一公子》(First Kid,1996)

于是,VR头显就出现在了一张唱片封面上。滚石当时是否跟Division合作推广VR产品不得而知,不过,对于Division来说,自家产品能出现在一位热门歌手的唱片封面上,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推广。

与此同时,游戏公司也看好VR的娱乐用途。游戏机厂商世嘉和任天堂先后开发了各自的虚拟设备。其中任天堂无疑是最积极的一个,为了跟索尼的PlayStation和世嘉主机抢市场,山内博力排众议强堆虚拟游戏主机Virtual Boy,造成了轰动一时的“销售事故”。

C VR梦碎

杜德伟戴上Division的VR头显拍唱片封面的同时,Division正在经历长期的亏损,一套VR软硬件分别售价2-4万美元,在那个年代,没有多少“高端专业人士”敢于尝鲜。

在新技术早期的投资领域,风险始终远远大于机会,能做到在泡沫破灭前离开的都是幸运儿,Division的创始人查尔斯·格里姆斯代尔(Charles Grimsdale)便是其中之一。

1990年代末,Division被卖给了另一家公司,格里姆斯代尔转而去投资一个新兴领域,互联网音乐发行。2000年,格里姆斯代尔跟音乐人皮特·加布里埃尔(Peter Gabriel)等联合创办了互联网音乐发行商OD2,并赶在iTunes音乐商店上线前夕成功转手。这都是后话了。

左起:皮特·加布里埃尔和格里姆斯代尔

任天堂的山内博和横井军平就没那么幸运了。

1995年,为了抢占先机,任天堂的虚拟主机Virtual Boy仓促上市,首批投放70万台,两周后只卖出14万台,随后,卖家以低至三折的价格恐慌性抛售VB主机和游戏,游戏厂商也纷纷宣布取消开发计划,山内博不得不在内部会议上鞠躬道歉,Virtual Boy的开发者、“Game Boy之父” 横井军平引咎辞职。

多年后,媒体给Virtual Boy总结了三大缺陷:缺乏彩色图形支持、缺乏软件支持、用起来不舒服。这三大缺陷中的后两个,直到今天仍然是VR产品的痛点。

Virtual Boy

VR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多种技术的集合,这些技术集合起来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沉浸式的、可交互的、可感知的虚拟世界。如何沉浸、如何交互、如何感知,每一部分涉及到的技术都非常复杂,任何缺憾都可能会让用户选择放弃。

世嘉公司一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世嘉原本计划在1994年推出虚拟头显Sega VR,但最终选择搁置,理由是“让用户感到不适”。

Sega VR

松下电器当时曾经花百万美金购买了一套Division Pixel-planes 6用来做房屋设计,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Pixel-planes 6每秒只能画出五百万个多边形构成的画面,距离人眼习惯的八十亿个小点所组成的真实景象相去甚远。

显然,在那个年代,VR是真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资本却没那么多耐心。1992年,杰伦·拉尼尔率先出局。VPL董事会以风险太高为由选择破产重组,心怀不满的杰伦·拉尼尔选择退出。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技术很有前途,但显然还没有准备好用来赌一把。”南加州大学的VR专家基普·里佐(Skip Rizzo)博士后来回忆说,“这玩意需要的资金量级堪比曼哈顿计划,却又只能靠赌。”

更要命的是,1995年,互联网的兴起把VR的热度和热钱都卷走了。

1995年的网页

当年身为一本VR刊物记者的沉浸式技术顾问公司CEO本·德莱尼(Ben Delaney)感慨:“互联网成为了一项新的突破性技术,它让所有人感到惊讶。主流媒体找到了比VR更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到了1990年代末,当时几乎没有人兑现过关于VR的疯狂承诺。人们就这么走开了。”

人们这一走就是十来年,直到2010年代中期,VR才重新成为热点。

先走一步的查尔斯·格里姆斯代尔,因为在互联网音乐取得的成功而跟音乐圈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现在的社交账号个人简介写的是“热衷打鼓和做音乐”,他最近参与的项目是一个按需定制黑胶的平台。

而杰伦·拉尼尔,离开VPL之后,也终于有时间录制并发行了自己的唱片。

音乐创作中的杰伦·拉尼尔

原文链接:https://36kr.com/p/1987078058353921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3477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