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0型焊条是什么焊条,焊条e50型代表什么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常见质量通病

1、基本介绍及适用范围

1.1旋挖钻孔灌注桩是指由旋挖钻机施工成孔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型,全称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上简称旋挖桩。

1.2旋挖钻孔灌注桩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淤泥质土、回填土及含有部分卵石、碎石的土层、各类岩石及其组合岩层。

1.3本施工方案适用于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工程工程采用旋挖成孔的灌注桩施工。

2、主要规范标准文件

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建筑机械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 33

《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其他现行相关规范标准、文件等。

3、设备及参数

3.1旋挖钻机由液压履带式伸缩底盘、主机、自行起落可折叠桅杆、伸缩式钻杆、钻具、及滑轮架、油缸、动力头等部件组成。

旋挖钻机示意图

3.2常见设备型号及参数见表3-1

常见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表 表3-1

品牌

型号

发动机功率(KW)

最大扭矩

(kN﹒m)

最大钻孔直径(m)

最大钻孔深度(m/min)

备注

宝峨

BG25

194

245

2.0

72

宝峨

BG30

206

367

2.2

72

土力

SR-60

261

235

1.8

66

土力

SR-65

261

285

3.0

77

徐工

XR280D

298

280

2.5

88

徐工

XR320

298

320

2.5

90

徐工

XR360

298

360

2.5

102

金泰

SD28

263

286

2.0

100

常用四类钻头适用地层表 表3-2

钻头类型

适用地层

备注

按头部结构形式

锥头(嵌岩)

双头双旋适用于坚硬基岩。双头单旋适用于风化基岩、卵石等。

平头(土层)

适用于土层

按所装齿

截齿钻斗

适用于硬基岩和卵砾石

斗齿钻斗

适用于土层

筒式钻头

截齿筒钻

适用于硬基岩和卵砾石

牙齿筒钻

适用于坚硬基岩和大漂石

按开门数

单开门斗

适用于大直径的卵石及硬胶泥

双开门斗

使用地层较宽

注:以上结构形式相互组合,再加上是否带通气孔、开门结构的变化,可以组合出十几种旋挖钻斗。

图3-2 嵌岩(锥头)短螺旋钻头

图3-3 土层(平头)短螺旋钻头

图3-4 斗齿钻头

图3-5截齿钻头

常规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5.1常规工艺流程见图5-1

5-1工艺流程图

5.2施工准备

5.2.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图纸会审纪要、施工组织设计等已备齐;

5.2.2地上、地下障碍物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设施准备就绪。现场已设置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并加以保护,施工前已复核桩位;

5.2.3施工前应检查整套施工设备,保证设备状态良好,严禁带故障的设备进场;

5.2.4作好施工相关的水、电管线布置工作,保证进场后可立即投入施工。施工现场内道路、基坑坡道应符合设备运输车辆和汽车吊的行驶要求,保证运输安全;

5.2.5组装设备时应设立隔离区,专人指挥,非安装人员不得在组装区域内,严格按程序组装;

5.2.6安排材料进场,应按要求及时进行原材料检验和检测;

5.2.7开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教育,并完成技术交底。

5.3施工工序要点

5.3.1放线定位:按桩位设计图纸要求,测设桩位轴线、定桩位点,并做好标记;

5.3.2埋设护筒:在每个桩位定出十字控制桩后,进行护筒埋设工作,测量孔深的基准点为护筒顶标高,根据顶标高计算出孔深。护筒采用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200mm,长度1.0~1.5m,护筒顶部高出地面200mm,周围夯实,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

5.3.3 泥浆制备(干孔作业则不需要):泥浆材料选用现场的高塑性黏土、自来水搅拌而成,如现场土质及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通过购买成品泥浆来保障正常施工。泥浆循环系统设置循环池、储浆池和沉淀池,为尽量减小对原状土的扰动,所有池均需要通过测量确定位置,将池子挖在没有桩的部位。泥浆在存放过程中不断地用泵搅拌循环池泥浆,使之保持流动状态,现场检查三个指标:比重、含沙率、粘度,泥浆的技术指标符合:比重:1.1~1.3;含沙率不大于4%;粘度:18~22s。

钻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泥浆比重,泥浆比重大会造成桩身夹泥或钢筋笼上浮甚至钢筋笼变形,避免泥浆比重过小,导致塌孔,浇灌前一般将泥浆比重控制在1.1~1.15之间。

5.3.4钻进成孔:钻机就位时底座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移位,钻头中心采用定位器对准桩位,定位误差不大于20mm。垂直度采用钻机自身的垂直检测装置控制,并辅以人工量测倾斜量。孔斜采用自制孔规进行测量,桩垂直度≤1%桩长。钻机对位应以四角桩控制,钻头对准十字线交点,符合要求后开始钻进。

在钻孔时,要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在该地层条件下的最优钻进参数。为后续工程桩的施工提供依据。在钻机开始钻孔后护筒沉降和桩口周围地面变形稳定后及时测得护筒面和原地面标高。

在钻进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在易缩径的地层中,应适当增加扫孔次数,防止缩径,对硬地层采用快钻速钻进,以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钻速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相对密度和黏度。应要经常检查钻斗尺寸,观察岩性变化,并做好施工记录,确保桩端达到设计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钻探资料不符应立即通知相关等部门及时处理。

图5-3-1 钻进成孔

5.3.5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制作长度按照设计要求数据下料,钢筋笼在现场制作,除特殊情况外均一次整根制作,如需分段时每段现场可单面或双面焊接。

焊接钢筋笼时单面焊接缝长度大于10d,双面焊接缝长度大于5d,应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相互错开35d,且不少于500mm,在此区段范围内,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焊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隔点焊加固,钢筋笼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钢筋笼允许误差的规定。

为保持主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笼箍筋设置对中支架,用来保证钢筋笼在桩孔中居中,每组对中支架竖向间距不宜大于3m,保护层间隔件对称设置,每组为3个。

钢筋笼制作完,经验收合格后。对于钢筋笼进行编号,编号与桩号对应。

5.3.6清孔:孔深可用专用测绳测定,孔底沉渣为钻深与孔深之差,沉渣测定时应该在四个位置测定并取四个位置测定的平均值为最终沉渣厚度,当孔底沉渣厚度不满足如下条件时,需对孔底清理。

1 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 50 ㎜;

2 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 100 ㎜;

3 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 200 ㎜。

桩孔的沉碴清除主要采用机械清孔方法,即采用旋挖机安装清碴钻头将孔底沉碴清除,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5.3.7钢筋笼吊装:钢筋笼经验收合格后,起吊钢筋笼采用两点起吊方式。起吊时主吊点用汽车吊大钩吊扁担梁分两点固定钢筋笼顶端5/12部位,副吊点采用小钩分两点吊装钢筋笼5/12部位。空中翻转,副吊松钩,履带吊主钩竖直吊着钢筋笼吊运入孔。

5-3-2 钢筋笼吊放示意图

5.3.8导管安装:采用直径300mm导管,导管接头宜采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底管长度为4m,中间每节长度一般为2.5m。在导管使用前,必须对导管进行外观检查、对接检查。导管在孔口连接处应牢固,设置密封圈,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定沉放,避免刮撞孔壁。

5.3.9 清孔:灌注混凝土之前,应对孔深进行测量,若沉渣不满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清孔。清孔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

5.3.10混凝土灌注:使用的商品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180~220mm之间,扩散度一般大于55cm,商品混凝土进入现场后,试验员必须每车混凝土进行塌落度和扩散度测试,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混凝土坚决不用;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要求快放,使导管有足够的埋深。孔口安装排浆泵,返出的泥浆回收到回浆池中;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第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2m以上。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最后一次灌注量应控制混凝土高度需超灌不应超过规范、规程要求。

5.4、质量控制要点

5.4.1测放桩位:

(1)据建筑物定位轴线,由专职测量人员按桩位平面图确无误地将桩位放样到现场。现场桩位放样采用插木制短棍加警示袋作为桩位标识;

(2)桩位放样允许误差: 20mm;

(3)桩位放样后经自检无误,填写《楼层平面放线记录》和《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

5.4.2 成孔

(1)钻机就位后,钻机就位时底座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移位,钻头中心采用定位器对准桩位,定位误差不大于20mm。垂直度采用钻机自身的垂直检测装置控制,并辅以人工量测倾斜量。孔斜采用自制孔规进行测量,桩垂直度≤1%桩长。钻进深度采用操作室液晶显示器控制,并辅以人工测量孔深,并及时通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进行验证。

图5-4-1 测量护筒偏差

图5-4-1 测量护筒偏差

钻进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岩性变化,做好施工记录,确保桩端进入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钻探资料不符应立即通知相关等部门及时处理。

(3)桩成孔质量检查内容:

①、成孔的中心位置(桩位);

②、孔深;

③、孔径;

④、垂直度;

⑤、桩顶、底标高;

⑥、孔底沉渣厚度;

⑦、桩端持力层核验;

⑧、相邻桩刚性角要求(施工时应先施工桩底标高较深桩)。

5.4.3 清孔

清孔的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而孔底沉渣则是影响灌注桩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确保清孔彻底、充分。

(1)一次清孔:灌注桩成孔至设计标高后,利用清孔器在原位进行第一次清孔,一次清孔的目的是将孔内的颗粒状物排出孔外,减少孔底沉渣,节省二次清孔时间。在测得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mm时,及时吊放钢筋笼。

(2)二次清孔:经过安放钢筋笼、焊接、下放导管等过程,由于孔内泥浆处于静止姿态,原来悬浮在泥浆中的泥、砂砾和石屑会沉人孔底,同时,安放钢筋笼和导管时也会擦碰孔壁使泥砂落孔内,为此,在砼灌注前应进行第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应做到边循环清孔边测孔底沉渣,当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时,应立即进行水下砼的灌注工作。

(3)施工过程应根据不同的施工设备、设计要求及地层条件,来合理选用清孔方法:

①、抽浆法清孔:以空气吸泥机或吸泥泵将孔底沉渣直接吸出,优点是清孔较彻底,且清孔速度快,但在孔壁易坍塌的桩孔中应谨慎使用。

②、换浆法清孔:保持泥浆正常循环,将钻孔内钻渣悬浮较多的泥浆换出,采用该法清孔不易引起坍孔,但清孔速度慢,须控制好泥浆指标及清孔时间,否则清孔效果难以保证。

③、掏渣法清孔:先采用掏渣法进行初步清孔,待较大颗粒沉渣清理完毕后,可换用换浆法进一步清孔,同时降低孔内泥浆密度。

④、喷射法清孔:对孔底进行高压射水或射风数分钟,使沉淀物悬浮,用混凝土顶出桩口,该法仅宜作为其他方法清孔的辅助手段。

图5-4-2换浆法清孔

5.4.3 钢筋笼制作

(1)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见表下表: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主筋间距

mm

±10

用钢尺量

2

长度

mm

±100

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1

钢筋材质检验

设计要求

抽样送检

2

箍筋间距

mm

±20

用钢尺量

3

直径

mm

±10

用钢尺量

(2)钢筋笼主筋连接应保证35d连接区段范围内接头率不大于50%,主筋焊接应满足单面10d,双面5d的连接要求。焊缝的有效厚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30%,焊缝宽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80%。

(3) HRB400钢筋采用E50型焊条。

(4)外箍筋布置应圆顺,间距应均匀一致;箍筋加密段位置应准确,加密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外箍筋与主筋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允许出现焊点脱开或绑扎松动现象,箍筋接长应符合规范要求。 特别注意外箍筋的起始、终止位置的钢筋连接要求,如图一所示。

(5)加劲箍筋采用焊接连接,内箍筋截面应垂直主筋方向安放,与主筋焊接应可靠,内箍筋封闭焊接应满足单面10d,双面5d的连接要求。焊缝的有效厚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30%,焊缝宽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80%。

(6)钢筋焊接应饱满,无气孔、夹渣等焊接不良现象,焊接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7)钢筋笼焊接成型后应整体性良好,满足吊装要求。

(8)成品钢筋笼注意保护,防止生锈、污染、变形,并应编号,以防混用。

图5-4-3 钢筋笼验收

5.4.4声测管安装

(1)桩基声测管的连接

钢筋笼由两部分组成,主笼和副笼组成,声测管为全桩长布置。施工时,根据吊笼安装能力,钢筋笼分段长度设置为20-22m。钢筋连接采用单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声测管底部出厂时已经封死,声测管顶部采用橡皮塞封堵,防止泥浆进入。声测管分段的连接一般采用以下4种方式:①法兰盘螺丝连接、②套筒式焊接、③套筒式铁丝绑扎、④螺丝扣套筒连接。如下图所示。

图5-4-4 声测管安装示意图

(2)桩基声测管的施工顺序

①声测管制作加工

声测管进场后首先要检查管壁是否有破损,接头处是否合格。

其次确定声测管的分段长度。声测管的长度需要根据钢筋笼的分段长度进行确定,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否则无法对上下两节声测管进行连接。声测管一般出厂长度为12m、9m和3m,根据钢筋笼长度合理搭配声测管型号。

声测管的底节在加工厂直接与接地钢筋和加强筋绑扎连接好,连接时应注意每道加强筋处都应将声测管进行绑扎,防止连接不牢固发生脱落现象。

②声测管的安装

底节声测管与接地钢筋和加强筋是已经绑扎连接好的,可以直接利用吊车进行吊放。底笼吊放至笼顶靠近钻机作业平台位置时,用钢柱或钢轨穿过加强筋位置并放置在作业平台上,进行第二节声测管吊放。因要调整第二节笼的声测管位置,所以第二节声测管是活动的,吊装时需要用钩子临时固定到接地钢筋和加强筋上。第二节笼与底笼连接先焊接接地钢筋,然后调整第二节笼中声测管的高度,连接声测管。依次顺序完成所有的钢筋笼吊装作业,声测管的顶部需要及时安装木塞或者橡胶套,防止泥浆进入声测管。

5.4.5钢筋笼吊装

(1)安装钢筋笼时要求操作平稳,防止空中摆动和底端拖地,防止钢筋笼发生变形;因钢导管有足够刚度,只要保证吊装点正确,导管不损坏,钢筋笼就不会出现变形。待升空静止后垂直下放钢筋笼,对准孔位中心轻放、慢放,安排两个工人在旁边扶正钢筋笼,协助减小其摆动,观察钢筋笼是否居中,轻放、徐徐下入,若遇阻碍,随起随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放。严禁高起猛落、强行下放,防止倾斜、弯折或碰撞孔壁引起塌孔。

(2)在插入钢筋笼时,缓慢下放吊车钢丝索,先依靠钢筋笼与振动装置的自重克服下沉时混凝土产生的阻力,此时钢筋笼较多做垂线运动,只要在开始插入的2~3m控制好钢筋笼插入的速度及垂直度,钢筋笼的保护层及垂直度就能较好的得到控制。当依靠自重不能继续插入时,开启振动装置,是钢筋笼下沉到设计深度,断开钢筋笼吊装点的连接,缓慢连续振动拔出钢管。钢筋笼应连续下放,不宜停顿,下放时禁止采用直接脱钩的方法。

(3)下放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发现异常现象,马上停放,检查是否坍孔。

(4)钢筋笼下放至标高后,要检查钢筋笼是否中心偏位,使之满足规范要求,并用3根φ20钢筋将其与钢护筒焊接,或与灌注平台连成一体,以防止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下沉或上浮。

5.4.6导管安装

(1)应禁止混凝土从井口直接倒车或抛铲卸入;

(2)施工中应采用导管进行灌注,直径不宜大于300mm,导管下端距混凝土面保持2m为宜;

(3)导管距孔底距离40cm,首批混凝土灌注埋深应大于2.0m。

5.4.7灌注混凝土要求

(1)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时间不得超过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混凝土运输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180~220mm)等,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浇筑前应在导管内安装隔水塞,隔水塞下方放隔水球塞;

(3)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深1.0m以上的需要;

(4)首批混凝土入孔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

(5)灌注过程中,应保持孔内的水头高度;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随时测探桩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并应将桩孔内的泥浆引流至泥浆池内,不得随意排放;

(6)灌注时应避免钢筋笼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离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增大坍落度,降低灌注速度,混凝土顶面上升到钢筋笼底部4m以上时,宜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后在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7)在浇筑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高度减小,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发生浇筑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渣土使浇筑工作顺利进行。

(8)灌注的桩顶高程应比设计高程高出不小于0.5m,当存在地质较差、孔内泥浆密度过大,桩径较大的情况时,应适当提高其超灌的高度,一般不超过1m。

(9)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填写《旋挖灌注桩浇灌记录》。

图5-4-4 灌注混凝土

5.5标准试件制作及养护

5.5.1混凝士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士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7.4.1条规定如下:

(1)每灌注50m3,混凝土必须有一组试块,对于小于50m3的单桩或每个承台下的桩,至少有一组试块。;

(2)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5.2标准试件养护

(1)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2)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①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②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以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5.6破桩头

5.6.1通过测量挂线确定每根桩的桩顶设计标高,并在桩头用红油漆或墨线进行标识;

5.6.2旋挖钻孔灌注桩因施工工艺及设计要求砼必须浇灌至混凝土必须比设计桩顶超高浇灌应不小于0.5m高度,以确保正常段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因此等土方工程施工后,旋挖钻孔灌注桩皆需要截掉桩头砼至设计标高处。旋挖钻孔灌注桩需要截桩的长度皆不小于0.5m。

6、检验与验收

6.1 一般规定

6.1.1桩基工程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桩身质量、垂直度及承载力检验;

6.1.2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①、砂、石子检验批: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400m3或600t也按一批计。

②、钢材检验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③、水泥检验批: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一出厂编号的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验收批,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验收批。

④、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单;

⑤、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6.2检验与检测

6.2.1施工前应检验桩位,桩位偏差应符合《地基与基础验收规范》(GB50202-2018)的规定;

6.2.2施工前应进行检验: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搅拌站提供的质量检查资料;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要求:直径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组试件;直径不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第5.1.4条要求,每灌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6.2.3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检验:灌注混凝土前,对已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及垂直度进行检验。

混凝土灌注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主控项目

1

桩位

D≤1000mm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

D>1000mm

100+0.01H

150+0.01H

2

孔深

+300mm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桩体质量检验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如岩芯取样,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mm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试块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5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般项目

1

垂直度

<1%

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2

桩径

±50mm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尺量,人工挖孔桩不包括内衬厚度

3

泥浆相对密度(黏土或砂性土中)

1.15~1.20

用相对深度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

4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

0.5~1.0m

目测

5

混凝土坍落度

mm

180~220

坍落度仪

6

钢筋笼安装深度

±100mm

尺量

7

混凝土充盈系数

>1

检测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8

桩顶标高

mm

+30、-50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

9

沉渣厚度: 端承型桩

摩擦型桩

mm

mm

≤50

≤100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注: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6.4检测前准备

6.4.1施工完成后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的规定;

6.4.2现场检测前应调查、收集下列资料:

(1)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或地基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6.4.3应根据调查结果和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并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及地质概况、检测方法及其依据的标准、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期。

6.4.4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旋挖钻孔灌注桩,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低应变动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小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

(3)当根据低应变东检测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或Ⅳ类桩时,应采用钻心法进行验证,并扩大低应变动检测法检测的数量。

6.4.5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5)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为Ⅲ、Ⅳ类桩;

(6)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6.4.6检测报告应结论明确、用词规范。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名称,基础与结构型式;

(2)建筑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依据、检测数量和检测日期;

(3)地质条件描述;

(4)受检桩的桩型、尺寸、桩号、桩位、桩顶标高和相关施工记录;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过程叙述;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

(5)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

6.5施工质量验收重点

6.5.1质量验收组织和程序

质量验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中规定:

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2)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相关分部工程验收。

6.5.2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要点:灌注桩工程是地基基础分部工程当中的一个子分部工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结构安全,同时,灌注桩又是后续工序会对其进行隐蔽的工程,因此,有必要在该项工程完成后及时实施质量验收,以保证后续结构的安全,减少不必要损失。

6.5.3验收组织: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加单位: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

6.5.4验收程序: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6.5.5验收内容: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础施工图纸及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情况记录等;

(3)桩位测量放线图和工程桩位复核签证单;

(4)各种原材料试验检验资料;

(5)施工日志、成桩质量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记录;

(6)混凝土检测报告及评定资料;

(7)桩身完整性检测、承载力检测报告;

(8)桩基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记录;

(9)其它相关资料。

七、质量通病防治

质量通病

护筒外壁冒水

形成原因

1、埋设护筒时周围土不密实;

2、旁护筒水位差太大;

3、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方法

1、埋设护筒时坑底与周围要选用最佳含水量的黏土分层夯实;

2、在护筒适当高度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有1.0~1.5m的水头高度;

3、起落钻头时防止碰撞护筒;

4、初发现护筒冒水时可用黏土在周围填实加固,如护筒严重下沉或位移则应返工重埋。

相关图片或示意图

质量通病

在硬可塑黏土层中钻进极慢或不进尺

形成原因

钻头选型不当,合金刀具安装角度欠妥刀具切土过浅,钻头配重过轻,钻头被黏土胡满;

防治方法

更换或改造钻头,重新安排刀具角度、形状、排列方向,加大配重、加强排渣,降低泥浆相对密度

相关图片或示意图

质量通病

塌孔

形成原因

土质松散,泥浆选择不当,泥浆比重不稳定、相对密度不够;护筒直径偏小、长度不够;水头压力小或出现承压水;钻头钻速过快或空转时间太长都易引起钻孔下部坍塌;成孔后待灌时间和灌注时间过长,补浆不及时

防治方法

在松散易塌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密实回填土,根据土层不同选配与之相适应的泥浆;要把护筒下牢与孔位同心,如地下水位变化大,采取升高护筒的办法,增大水头;松散地层钻进时,适当控制钻进速度,提钻速度要均匀;补浆要及时,要尽快灌注,灌注时间不超过3.5h。

相关图片或示意图

质量通病

掉钻头、钻头底板脱落

形成原因

钻进时进尺太长或孔壁坍塌,造成钻头和钻杆埋入孔中;孔口塌陷或机械操作失误使孔口的钻头掉入;提钻时受阻或施工中钢丝绳拉断,造成钻头和钻杆埋入孔中;工作扭矩过大,造成钻杆断裂,连接销或提引器损坏造成的掉钻。

防治方法

控制钻进进尺长度,钻进过程中根据地层情况调整泥浆特性,确保孔壁稳定;将钻头等杂物远离孔口放置,护筒顶口周边夯实,封闭地表水;提钻时加强监视卷扬压力表,钻进时确保垂直度,提钻时发现压力突变时,及时调整方向;经常检查钢丝绳状况,勤更换;班组施工过程中对连接销、钻杆和提引器等设备勤做检查保养。

相关图片或示意图

质量通病

孔底沉渣过多

形成原因

清孔未净,工序质量控制不到位,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清水置换;钢筋笼吊放未垂直对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待灌时间过长,泥浆沉淀,又不采取措施再清孔;沉渣厚度测量的孔底标高不统一。

防治方法

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清孔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不要直接用清水置换;钢筋笼垂直缓放入孔,孔深量测部位与沉渣量测部位要一致,一般是孔中心;加大初灌砼量,以提高砼初灌时对孔底的冲击力;成孔后,尽量缩短下钢筋笼导管的时间;用清底钻头清理孔底沉渣,清孔后泥浆粘度应控制在18-20S,含砂率≤4%。

相关图片或示意图

质量通病

扩孔、缩孔

形成原因

软土层受地下水影响和周边车辆振动;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钻具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

防治方法

在软塑土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及时焊补钻具,或在其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如出现缩孔,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以扩大孔径。

相关图片或示意图

质量通病

断桩、夹泥、堵管

形成原因

初灌时堵管,开盘砼坍落度过小或拌和不均匀,导致粗骨料相互挤压密实而堵塞导管;灌注过程中堵管,导管漏气,密封不严,使泥浆渗入;灌注时间过长,上部砼近初凝,泥浆中残渣不断沉淀,使砼的灌注极为困难;浇注砼过程中,突然灌注大量的砼使导管内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可能导致堵管;砼级配不好、和易性差或离析导致堵管;导管清洗不到位,内壁粘结砼,使导管孔径太小造成堵管;浇筑过程中埋管过深。

防治方法

发生堵管在导管上部可用钢筋疏通,如发生堵管在导管下部,上下抖动、振击导管;采用二次埋管办法,一是采用砂浆重新埋管3m后继续进行水下浇注砼施工;二是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砼面1.0m左右,导管料斗内注满砼时,将导管提起约0.5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注砼施工。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8m~10m时,应及时将坍落度调小至12cm~16cm,以提高桩身上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

相关图片或示意图

质量通病

堵管、埋管

形成原因

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且砼和易性稍差,导致已灌砼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砼与导管壁的摩控力,造成埋管。

防治方法

若不能及时供应砼,导管插入砼中的深度以5-6m为宜,每隔15min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以2.0m左右为宜,以免使砼产生初凝假象;严格控制砼塌落度。

相关图片或示意图

质量通病

钢筋笼上浮或下沉

形成原因

砼流动性过小,导管在砼中埋置深度过大;导管发生挂笼现象,砼下沉太快,瞬时反冲力使钢筋笼上浮;桩孔倾斜,钢筋笼随之而变形,增加了砼上升力;钢筋笼与孔口固定不变,在自重及受压时将铁丝拉长而下沉;或钢筋笼自重太轻,被砼顶起。

防治方法

可采用吊装加套等方法顶住钢筋笼上口(见附图);砼面接近笼底时要控制好灌注速度,尽可能减少砼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对钢筋笼的冲击力;砼接近笼底时控制导管底口出来后对钢筋笼的冲击力;砼接近笼底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每浇灌一斗砼,检查一次埋深,勤测深,勤拆管,直到钢筋笼埋牢后恢复正常埋置深度;导管钩挂筋笼时下降转动导管后上提。

相关图片或示意图

工程人需要不断学习、总结、提高!喜欢本文章,请点赞+关注!你的支持,是我乐于分享知识的动力!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1997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