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脸异地处理方法,工厂设备异常怎么解决

早上8点,二十多岁的视障者寅青牵着导盲犬盖亚准备吃第一顿狗粮。

但盖亚吃上饭之前,它还得完成今日的第一次训练。

“盖亚stay”“盖亚up”“盖亚down”“盖亚sit”……寅青每发出一个指令,盖亚就必须完成相应的动作,如果这个贪吃的小狗狗没有做出动作,寅青就会拉动牵引带,并加以“no”的提示。

尽管口水已经快滴到了地上,盖亚还是顺利完成了训练,埋头吃了起来,寅青则准备起饮用水,在水里加了些洁齿水。

一旁的刘峰对刚刚的训练做指正:“寅青,你手上的绳子可以缩短一点,不要那么长,它一动你稍微带住它就可以了”。刘峰是云南而行工作犬训练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一名训导员,盖亚在他手上练了一年,成长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今年8月,盖亚被匹配给寅青使用。

“快一个月了,学得有点慢啊,”刘峰有点着急。

盖亚在寅青家中

使用有门槛

事实上,学习使用导盲犬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

2019年年初,90后的寅青决定创业,因为见客户见朋友必然带来更加频繁的出门,寅青决定申请一只导盲犬。收到申请后,今年年初公司对寅青生活习惯、使用需求做一系列评估,通过了寅青的申请,等待半年左右后,一岁半的白色拉布拉多盖亚进入了她的生活。

一开始,基地为寅青选择了几只符合她步速、体型、性格的狗狗,其中外向活泼的盖亚在寅青一到基地就和她玩成一团,这是导盲犬和使用者共同训练的第一步:亲和。

虽然很快玩到一起,但规范的使用却是个长期的过程。

在而行,视障者与导盲犬匹配后,要住进训练基地学习使用导盲犬。培训2-3周后,训导师住到使用者家附近,在使用者的生活圈内带领视障者和导盲犬共同训练。

在当天随后的外出训练中,一旁观察的刘峰说,寅青牵盖亚的方式还是不太对,寅青总会在狗狗转向时反应不过来,下意识地用导盲鞍拉狗,盖亚就停住了。

“视障者通过导盲鞍感知狗狗的动向,使用时手应该轻轻地搭在导盲鞍上,狗向左人就向左、狗向右人就向右,而不是用导盲鞍拉狗。”刘峰介绍道。

盖亚和寅青、刘峰一起训练中

导盲犬不是一个拿到手马上就能随便用的器具,与人的相处需要磨合。它们是工作犬不是宠物犬,不能太宠着,否则不听话;但又要信任它,不能变成人带领狗走路……

但很少有人在使用之前意识到这份付出,领了导盲犬回家,不过一个月嫌导盲犬麻烦“退货”的大有人在。

“很多人说,做家长是要考试上岗的,其实养狗狗也是,导盲犬更是。”刘峰说道。

从业十五年,接触过几十位导盲犬使用者,刘峰说养得还不错的顶多占一半,真正能规范使用、管好导盲犬的,可能只有三分之一。

早睡早起,是有了小盖亚后寅青生活的第一个改变。在此之前,寅青基本是在家里录有声书赚钱,因为需要安静的环境,寅青的日常作息是录音录到半夜一两点、第二天睡到早上九十点再起床。

现在,寅青每天7点多就要出门遛狗带盖亚排便排尿,回家后则是伴随进食的一整套训练。

寅青坐下来与客人闲聊时,刘峰仍然提醒寅青要时刻纠正盖亚行为,盖亚悄悄舔客人的脚,刘峰立马让寅青控制盖亚并告知“no”。

训练人才匮乏

对于使用者来说,使用导盲犬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训练导盲犬意味着更多的艰辛。

而行的训练基地是一栋两层的农村自建房,盖亚也是在这里顺利结业。

每天一早,训导员们要为狗狗们的专属犬舍做清洁消毒,然后是不同场景的实地训练,每个场景训练4-6个小时,往往一个口令一天内就要重复上百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训导师都要带领狗狗完成当日的训练量。在而行,训练以正向增强为主,狗狗们做对了动作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

在刘峰看来,训练导盲犬是个细节活,关键在于视力健全的训导师要从视障者角度训练狗。

比如,对高处障碍物的感知一直是导盲犬训练中的难点,突然伸出的枝丫、街边墙面上伸出的防盗窗,导盲犬在下面走可能没有危险,但对于身高远高于导盲犬的人类来说却很有可能撞上。

再比如,由着狗的性子到处乱走自由排便的方式并不适合视障者,因为可能会将视障者带到陌生的环境中,所以导盲犬排便时会戴上便袋围绕使用者转圈,一方面是保护使用者安全,同时也便于使用者处理排泄物,维护环境卫生。

导盲犬排便训练

而行基地还采用了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响片训练法配合训练,在训练初期不喊口令,只按动响片给与奖励和食物,以此形成响片和食物的强联系,有利于在早期快速形成良好的意识。

工作中的导盲犬肩负着协助使用者安全出行的使命,训练必须严格。对导盲犬来说,与别的狗贴贴的“社交礼仪”要改掉;有陌生人和狗狗来勾搭都要“不理不睬”专心走路;要学会拒食,遇到非主人的投食不能吃、主人没下命令不能吃……

狗狗正是在一遍一遍反复训练中习得了技能,但每天重复的训练对于训导员来说颇为枯燥。

工作枯燥、薪酬低、行业不规范,在这个行业,愿意做训导师的并不多,即使在上海,训导师也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而行创始人王春笋介绍,在而行,要培训三年、训练出6条导盲犬才能成为一名独立的训导师。

拒食训练

避障训练

最近,训练基地来了群年轻人。

这群来自呼和浩特的95后00后供职于当地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下属的民非组织,由公司派过来学习训练导盲犬。据他们介绍,目前呼和浩特的导盲犬屈指可数,仅有的一两只还是从外地申请的。

如今,这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已经在这里学习了4个月,掌握了基本的坐卧立口令训练和避障训练,每周都有一次考核,预计还要再学6个月才能完成学习。

虽然4个月的学习已经小有成效但几个年轻人脸上已经略带倦意。几个人都不是兽类学专业出身,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介绍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到了内蒙古老家才做了现在这份工作。

尽管工资不高,但人员开支却是导盲犬培训成本的大头之一。有自媒体报道,根据大连导盲犬基地(中国第一家导盲犬培训基地)2021年审计报告,一只导盲犬的成本大约在19万左右,基地员工工资能占到成本的1/3(但按人头计算,平均工资并不高)。

刘峰在训练基地

最重要的是陪伴

使用有门槛、培养成本贵,导盲犬对视障群体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呢?

和一般人对导盲犬的理解不同,导盲犬的功能不在于导航而是避障。导盲犬能记住使用者常用的几条固定路线,但无法分辨红绿灯。

寅青和盖亚出门行走时,从水泥地走到柏油路、从地砖路走到塑胶跑道,每一段路即使路面材质发生了变化,即使路过窨井盖,盖亚都会停下来,等寅青试探地迈出一脚,适应新路面,盖亚才会带着寅青继续向前走。

有了盖亚后,寅青出门频率明显提高了,“多了很多安全感”。寅青说,以前和朋友聚餐,要么自己打车要么朋友来接;现在靠盖亚,可以自己独自前往聚餐地点。“靠盲杖遇到障碍物时,要靠自己一点点摸索找到路,但有了盖亚之后,它就会直接带我绕开了。”

寅青与盖亚外出中

寅青也使用过如导盲帽等智能导航设备,但限制多、准确性存疑、无法处理复杂路况,让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导盲犬。

在不少对智能导盲设备的测评中,这些设备都表现出“智障”的一面。

有过与多家智能导盲研发机构合作的王春笋介绍,现在市面上不少智能导盲设备都是视明人士按照自己对视障者的使用需求想象出来的产品。“比如视障人士走路时依赖听力和感知力做判断,但智能设备感知到障碍物发出声响和震动,不仅反映慢还影响了视障人士的正常行走和判断。”

其实,“导盲犬的作用”一开始就已经预设了功利性,但对于视障群体来说,导盲犬的“作用”或许恰恰无法如此功利地衡量,套用现在流行的词,导盲犬提供的是“情绪价值”。

视障脱口秀演员黑灯在采访中曾介绍一只叫laughing的边牧陪他走过了最低谷的时期,尽管那是一只没有受过训练的宠物狗。后来这只边牧也因为咬了邻居孩子被送走,但黑灯在综艺中讲导盲犬的段子,正是又想起它了。

在而行的训练基地,除了几只在训的狗狗,还有一只十几岁叫勒青的退役犬在这里安享晚年。

尽管已经离开了原使用者的家庭,但勒青的前主人一直惦记着它,时不时会寄来鸡蛋嘱托工作人员给勒青加餐。

基地训导员介绍,勒青服役期间表现得很好,和主人的朋友们也互相熟识。

尽管只相处了一个月,但寅青已经把盖亚当家人一样看待,每当盖亚被嫌弃,寅青都忍不住会难过。

视障者与导盲犬缔结的不仅是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这种情感的纽带对于视障者生活的改变可能更有成效,导盲犬帮助视障者走出抑郁症打开自我的不在少数。

王春笋认为,终有一天,智能导盲设备能代替导盲犬的用途,但动物对于人类的陪伴作用是冷冰冰的智能设备所无法替代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无论是训练机构还是政府层面,仍在推动导盲犬造福更多视障者。

保障导盲犬的出行便利首当其冲。去年,上海公布了《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首次将导盲犬出行提供便利列入法规。

但王春笋表示,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拒绝了导盲犬违反了法规如何处罚做规定。

寅青说,使用盖亚一个月来在上海已经经历了数次进入公共场合被安保人员拒绝的情况,平时走在路上也会遇到有人抚摸工作中的盖亚的情况,自己不好拒绝但对于工作中的导盲犬来说这是一种打扰。

无论寅青还是王春笋都呼吁,树立大众对导盲犬的正确认知非常有必要。

寅青和盖亚出门总能收获很多好奇目光

在上海,目前在役导盲犬仅有30多只,而视障者人数约为9万人。而在全国,目前全国视障者总数为1700万人,导盲犬总数只有不到200只。

王春笋觉得,虽然国内的导盲犬行业起步较晚,但随着《导盲犬国家标准》及后续执行标准的完善,会慢慢步入正轨的。

记者 唐玮

来源: 新闻晨报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1240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