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吗,梅核气为什么时重时轻

心理学概述及认知过程

一、概述:研究人和动物,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内在和外在)

标志: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了

冯特被称为“科学、实验、心理学之父”,代表作《生理心理学原理》要建立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心理学的独立宣言。蔡元培跟着他学习过。

二,学习心理学,认知过程之感觉

学生群体的心理行为

1、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知的起点

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

内部感觉,动觉——运动感觉,肌肉,骨骼,关节,感受器引起的比如跑步;静觉,平衡觉,前庭器官,比如平衡木和荡秋千

机体觉,内脏觉,比如饿,渴,恶心,疼痛等

3、感觉的一般规律 (简答)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能力)——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即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绝对感受性(感觉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值/量)——能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差别量。

关系——反比,感受性感,则感觉阈限低,感受性低,感觉阈限高

感受性的变化(简答或选择题)

感受适应——视觉适应,明适应——由暗到明——适应明(感受性降低);暗适应——由明到暗——适应暗(感受性提高)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问其臭

肤觉适应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月明星稀,黑人牙白,万绿丛中一点红——同一时间;继时对比——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先吃药,再吃糖——有先有后。

感觉后效——刺激停止,感觉保留——抬头看等后的感觉。

感觉的相互作用率(重点)

感觉的补偿——盲人有较好的听觉和触觉——有失有得

联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甜蜜的声音”“沉重的乐曲”

三、认知过程之知觉

1、知觉的概念,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时间知觉——四季变化,昼夜交替

(重点)——运动知觉——真动知觉——物体真的动了;似动知觉(好像动了,实际没动);动景运动——电影动画——两静相继呈现;诱导运动——由于一个物体运动而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月随云动);自主运动——盯着黑点看——一静;运动后效——先看动景,在看静景——一先一后,方向相反

3、知觉的基本特性(简答题 2015年)

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万花丛中一点绿

整体性——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窥一斑而知全貌

理解性——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同样一幅画,成人和儿童去看的感知不一样

恒常性——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自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五星红旗不管黑夜白天都会认为是红色的。

认知过程中的注意和记忆注意

一、注意

1、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伴随着其它心理过程发生——注意不属于认知过程,只是一种伴随状态

2、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是有选择地朝向注意对象,而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看准)

集中性: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持续性和强度

3、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

4、分类(重点,简答或选择题)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产生的条件——刺激本身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无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目的的需要意志努力;产生的条件——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间接兴趣。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产生条件——直接兴趣,活动的自动化和高度熟练后(老司机)

5、小学儿童注意力的培养(简答题)

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避免与控制分心

记忆口诀:有意无意,相互转换,控制分心

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

1、按时间长短(简答题)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时间极短,0.25-4s容量大(非常原始,未加工的)

短时记忆:时间30s-1min,容量为7+/-2(5-9次方)个组块,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有效防范

长时记忆(复述)时间1min以上,几天,几周,甚至数年,容量很大/无限,复述(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转化长时记忆的条件)

2、按照记忆内容

形象记忆:以实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风筝,人,声音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逻辑记忆(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比如概念,公式等

情绪记忆:以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比如惊吓等的记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运动记忆:对做过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比如舞蹈,游泳等

情绪记忆:包括时间和空间:比如曾经的某个经历

3、信息加工存储方式不同

陈述性记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是什么

程序性记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记忆——怎么做

4、意识参与程序

外显记忆:知道自己知道

内隐记忆:不知道自己知道

三、记忆的过程

1、概念: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再现)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识记:个体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按识记的目的性分:无意识记(无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力),有意识记(有目的的,需要意志力);按识记方法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意义识记(理解的基础上)。

3、保持: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巩固的过程

4、回忆或再认:回忆:经历过的食物不在眼前,仍然能从头脑中提取出来的过程,比如问答题和填空题——不在眼前;再认:经历过的食物再度呈现时,能够确认和辨认出来的过程,比如判断题与选择题——在眼前

四、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1、敏捷性

2、持久性

3、准确性

4、准备性

五、遗忘

1、概念: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按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货提取错误的现象

2、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不均衡的速度,先快后慢。(及时复习)

3、遗忘的原因

痕迹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不复习就忘

干扰抑制说(重点)——前摄抑制——前对后的干扰,先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对前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压抑说(重点):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提取失败说(重点):一时难以提取要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就能提取出来(比如提笔忘字)

同化说:积极的以往,高级概念与规律替代低级的概念与规律;消极以往,原有知识导致新旧知识混淆。(高级代替低级)

4、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简答题)

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运用多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注意复习方法,防止记忆遗忘

5、防止遗忘的方法/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2015年简答题)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方式多样化

运用多感官参与复习

尝试会议与反复记忆结合

掌握复习的“量”过度学习——在学习达到目的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即过度学习,程度达到50%时记忆效果最好。

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1、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

2、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比如根据太阳位置推知时间,根据动物行为推知天气等。(由……推断)

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苹果树,枣树,梨树——果树;月晕——刮风,潮湿——下雨;“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由……总结出)

3、思维的品质

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中心环节)

二、思维的种类

1、按凭借物(重点)

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比如儿童边数手指,边数数。(关键词:动作)

具体联象思维——利用头脑中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比如孩子头脑中想象3个手指头+4个手指头计算。(表象)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比如学生理解,论证一些概念和原理。(概念,判断,推理)

2、按逻辑性

直觉思维——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比如医生听病人简单自述迅速做出疾病的论断。(关键词,突然领悟)

分析思维——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做出明确结论的思维,比如解几何题,或医生对病症多种检查会诊。(逐步分析)

3、按指向性

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或给予的信息中心,产生逻辑的结论思维。(一题一解)

发散思维(重点)——又叫分散思维,辐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对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运动形式。即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一题多解)

4、按创新程度

常规思维——管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重点)——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特征:流畅性,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的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关键词:数量多少;变通性: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关键词:类型多少;独创性:与众不同,新奇性——新奇独特。

5、按思维过程

经验思维——以日常生活为经验思维,比如太阳东升西落

理论思维——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

2、判断:用概念,肯定/否定判断

3、推理——归纳推理:从具体事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四、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五、表象

1、概念:表象是指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属于记忆的范畴)

2、特征

直观性——以其原来的样子呈现在头脑中

概括性——以大致轮廓的方式呈现在头脑中,样子不那么鲜明

可操作性——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六、想象

1、概念: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2、分类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详细,比如抬头看晕,想象各种动物的形象

有意想象——也叫随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分类:再造想象,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务新形象的过程。(读者角度);创造想象:不依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作者角度);幻想:理想和空想。简答题

3、想象的功能

预见功能——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补充功能——考古学家根据文物想象古人生活场景

替代功能——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调节功能——冥想

4、学生想象力的培养(2016简答)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存储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记忆口诀:引观察,善思考,学知识,练想象,爱幻想,用语言

学习概述和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念

1、学习的定义和实质 知识 技能

定义: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于经验或反复练习,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实质:个体=人或动物,广义学习:包括人,动物;狭义学习,指人类学习。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经验是指个体在后台活动中获得的

行为的变化并不等同于学习——由于遗传成熟或机体损伤导致的变化不属于学习

“行为”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行为

学习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由于药物适应,疲劳等引起的变化也不属于学习

“行为变化”=坏向好的变化或好向坏的变化

二、学习的分类(简答+单选)

1、加涅的学习分类——按学习结果分

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智慧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认知策略的学习——支配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内在组织的才能——用什么方式学

动作技能的学习——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

态度的学习——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2、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老师直接以结果的形式呈现;发现学习: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学习进行的方式)

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死记硬背;有意义学习:新旧知识直接建立联系。(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分)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建立条件反射 习惯的过程

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教育心理学之父

实验:饿猫开笼取食实验

学习实质——情景与反应的连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联结公式:S-R

学习规律(学习观)(重点简答或选择题)

准备律——学习者有准备而进行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或无准备而强制活动则会烦恼,比如课前进行预习,不能突出考试,不能临时换课

练习律——重复练习加强联结——做题,比如课后作业

效果律——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的某种联结——反馈。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实验:狗进食摇铃实验

无条件反射——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本能,尝梅生津

条件反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后台习得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获得与消退,获得: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消退,条件反射消失。泛化与分化(重点),泛化: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不清;分化:只对条件刺激有反应——分得清。

信号系统理论:

第一信号系统(人和动物共有)——以具体事务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感官刺激,比如视觉嗅觉等,谈虎色变,望梅生津

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特有)——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谈虎色变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简答或选择题)

实验:迷箱实验——学习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理论:

强化——正强化:增加行为,给予奖励;负强化:增加行为,撤销惩罚。

惩罚——正惩罚:减少行为,给予厌恶;负惩罚:减少行为,消除愉快。

消退——减少行为,不予理睬

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实验:玩偶实验 (成人打娃娃)

该理论将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做中学;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进行学习,人学习的最重要形式。(观察学习)

强化分类:

直接强化——自己做自己被强化

替代强化——榜样做自己被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做自己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

1、格式塔学派(苛勒)的完形整顿说

实验:黑猩猩叠箱实验

学习过程——顿悟——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学习的本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纳来发现结构)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提倡发现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简答或选择题)

有意义的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内在)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指学习者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

记忆口诀:材料意义+心向+新旧知识。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单选+简答)

1、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不是永恒正确的——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是有情景性的——根据具体情境再造

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同的——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的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重点)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自主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合作

学习的情景性——探究

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着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2、罗杰斯的学习理论(选择题)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自主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方法: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

学习理论的记忆口诀:

桑代克的猫;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纳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布鲁纳:我发现!奥苏贝尔:我接受;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学习心理和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

1、学习需要——根本动力

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些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比如兴趣爱好和信念。内驱力。

2、学习期待

个体对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比如奖励,表扬。诱因

3、学习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

指向功能——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维持功能——维持注意力

调节功能——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简答或选择题)

1、按动力来源——内部动机:内在需要;外部动机:外部奖励。

2、按社会意义分——高尚动机:利他;低级动机:利己。

3、按行为目标远近关系

远景动机(时间远)远景间接动机——社会意义/个人前途

近景动机(时间近)近景直接性动机: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近景间接性动机:对外部奖励感兴趣。

4、奥苏贝尔成就动机分类(重点简答题)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求知的需要——关键词:求知

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成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关键词:地位

附属内驱力——儿童早期较为突出——为了获得长着的赞许或认可的需要——关键词:赞许认可

四、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巴甫洛夫,斯金纳

基本观点:学习行为受到强化,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行为没有受到强化,缺乏学习动机。

教育启示:采用奖励与惩罚,结合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慎用惩罚;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单选或材料分析题

基本观点: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认知/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4种为缺失性需要,后三种为成长性需要。

教育启示: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需要是否已经得到满足,同时以自我实现为教育的追求,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麦克里兰)

基本观点:趋向成功的倾向,想获得成功,体会价值感和满足感,更倾向于选择成功率在50%的任务

避免失败的倾向:不想面对失败后的挫折感和羞愧感,更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活非常难的任务

教育启示:对于力求成功者,基于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适当安排竞争,严格评分;对避免失败者:给予竞争较少或竞争不强的任务,并及时表扬避免公开,放宽评分。

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重点选择或简答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三维度和六因素)

维度关系因素 稳定性 内外在性 可控制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 √ √

努力程度 √ √ √

任务难度 √ √ √

运气好坏 √ √ √

身体状态 √ √ √

外界环境 √ √ √

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

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引导学生将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于努力的缺乏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信心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学习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言语说服;情绪状态

教育启示:目标具体,有明确的评估标准;有一定挑战性;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长远目标应该分割为若干容易实现的子目标。

6、成就目标理论(德韦克)

能力实体观——能力是固定的,不变的——建立表现目标

能力增长观——能力可以通过努力而增长——设置掌握目标

7、学习动机的激发(简答题)

创设问题的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励

记忆口诀:创情景,控水平,妥奖励,善归因

8、学习动机的培养(简答题)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帮助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记忆口诀:需要立志,自我归因

学习迁移和策略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比如举一反三。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按性质和结构分,正迁移——积极作用;负迁移——消极作用

2、按迁移的方向,顺向迁移——前对后的影响;逆向迁移——后对前的影响

3、按迁移内容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

一般迁移/普遍迁移——习得的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比如,学习数学的严谨态度应用到无力的学习当中;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结构没有变化,知识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比如学会“石”,有助于“磊”的学习,学会加减乘除有助于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

4、按内容的抽象概括水平分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同一概括水平,并列组合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不同概括水平,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5、按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分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比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顺应性迁移——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

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如将已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对原有舞蹈或体操动作进行整编出新的舞蹈或体操动作

6、学习迁移的理论(简单或选择题)

形式训练说(沃尔夫)最早的迁移理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新的各种功能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两种学习之间只具有相同要素时,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概括说/经验类化说(贾德):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关系转化说(苛勒):迁移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小鸡啄米实验。

7、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2018简答题)

相似性: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学习策略的水平。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8、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排出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各种感官参与;划线圈点批注等。(重复识记)

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简与编歌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法。做笔记:列结构提纲,写段落总结等。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归类策略(归纳总结)

2、元认知策略: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计划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方案,学习目标——前

监控策略:对注意加以追踪,对材料进行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中

调节策略: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遇到问题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后

3、资源管理策略(选择题)

时间管理策略

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激发内在动机,选择有挑战的任务)

资源利用策略

学习方式及问题解决

一、知识类型

1、根据认识深度的不同

感性知识——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表象

理性知识——通过思维间接获得的——本质

2、根据知识的功能(重点简答或选择题)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能够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信息表达,也就是我们日常理解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

3、根据表达形式

显性知识——能够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知道自己知道

隐性知识——虽然知道如何做,但是难以言传的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二、知识学习的分类 重点

1、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

表征学习/符号学习: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理信息词汇图标等的学习

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变式-变换无关特征凸显本质特征;正例-包括概念关键特征的事物叫正例;反例-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

命题学习: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奥苏贝尔根据新旧知识关系

下位学习(top-down)新学习的内容是小的,落脚点在小概念——大-小

上位学习(bottom-up)新学习的内容是大的,落脚点在大概念——小-大

并列结合/组合学习:并例关系

三、技能的概念:通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四、技能的分类

1、操作技能:音乐-吹拉弹唱;体育-体操田径;开车等,特点:动作对象的客观性,动作之星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借助肌肉完成

2、心智技能:阅读,运算,写作,记忆技能;特点:动作对象具有观念性,动作执行具有内潜性,动作结构具有简缩性——借助大脑完成

五、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1、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

操作定向——了解

操作模仿——分解

操作整合——整合

操作熟练——自动化

2、操作技能的培养(简答题)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记忆口诀:示范练习反馈动觉

六、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活动定向阶段——表象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内部语言活动阶段

2、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阶段(重点)

原型定向——了解

原型操作——做

原型内涵——想

3、心智技能的培养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和概括性

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科学地进行练习

记忆口诀:激发原型培养个体练习

七、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发现问题——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中心环节

3、提出假设——关键阶段

4、检验假设

八、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重点简答或选择题)

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问题本质一样,情境不同,有影响的

2、知识经验与迁移

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3、心理/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重点)

心理定势——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有积极也有消极)

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即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的功能——消极

4、原型启发(重点)

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启发,比如蒸汽机的发明,飞机的发明,锯子的发明

5、情绪动机

动机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型

中等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

八、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简答)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教授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记忆口诀:思练量(良)方

本文地址:https://www.cknow.cn/archives/1083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